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稿3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利用“周敦颐家谱”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齐读,整体感知。

  4、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请讨论回答;

  1)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延伸练习,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习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稿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稿5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

  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

  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说课稿(通用5篇)

2.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3.《爱莲说》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

4.《爱莲说》说课稿范文

5.《爱莲说》说课稿范文

6.《爱莲说》说课稿

7.八年级《爱莲说》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8.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6647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