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酸的和甜的》说课稿(3)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酸的和甜的》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酸的和甜的》这一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7课。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课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借助图画分角色朗读表演,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2.认识“酸”、“葡”等生字,会写“串、兔”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重点、难点

  1.借助课文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道理。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和本课的具体要求,将“看、说、读、演”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创作表演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体验做学习主人的乐趣。

三、说学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始终以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为教学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读读、看看、说说、演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图,学习“葡萄”两个生字,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两个生字)在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出示“狐狸”图,学习“狐狸”二字)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到底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酸的和甜的》(学习“酸”字)。请翻开书74页。

  在导入部分,通过课件的演示,随机学习五个生字。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都想快点知道故事的真相。

  (二)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动画朗读。

  (2)同学们,刚才听了课文朗读,谁能说说文章讲了哪几个小动物?(板书)你想不想和他们交朋友呢?(激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快速阅读文章的期待心理。)

  (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划出段落序号,并把与自已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4)多媒体出示生字(9个),由于在导入部分已随机学习了5个生字,这里可以把重点放在学习“串、迫、待、硬”这4个生字上,可采用象形识字法认识“串”、换偏旁识字法认识“待”、奇特联想识字法认识“硬”。

  (5)请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的感受。这样,教师不必多讲,学生们自然而然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2.再读感悟

  这是一篇配有八幅精美插图的课文,配插图的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图片,为以后的看图写话打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两点。当然,八幅插图没有必要每一幅图都详讲,可以将八幅图分成四个部分来讲:

  (1)出示第一幅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出示观察提示:图上画了什么?他在干什么?看看他的神情(想吃、吃不到、流口水),想想他说的话以及说话时的表情。观察提示给学生的观察指明了一条路,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观察,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学生只有学会了这一幅图的观察,才能为后面七幅图的观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幅的观察引导是一个重点。

  (2)出示第二、三幅插图,先以学习第一幅图相同的方法让学生来观察,说说图的意思,并加上自己的想象,猜猜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心思。在理解了图意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读读第二、三段,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悟、去想象。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不做为重点。

  (3)在同一张灯片上同时出示第四、五、六、七幅图,因为这四幅图的联系比较强,整个内容主要是小猴子、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对话,非常连贯。如果一张一张地看,不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小动物们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教师在指导观察时要注意引导每一幅图的观察顺序。如观察第四幅图时,让学生先看猴子,猴子在哪里?他想要干什么?然后看小兔子的表情,他张开口,皱着眉头,猜猜他会说什么呢?再反过来看小猴子的表情,一脸疑惑,猜猜小猴子心里又会想什么呢?观察完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四、五、六、七段,体会情感。这一部分应作为重点来讲。

  (4)出示最后一幅图,小松鼠和小兔子头上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同学们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注意不要拘泥于一、两种答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学生们自然能够明白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三)小结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随机进行思想教育: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听别人一说就相信了,而要亲自去尝试、去证实才对。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设计,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引领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课堂的小主人。

  在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还将设计“表演童话剧、赏析句子、拓展训练、教写生字”等环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酸的和甜的》说课稿5

  下午好!

  40分钟的课堂快乐而短暂,40分钟背后的日子紧张而漫长。回顾赛课的经历,我这心里呀,只两种味道——酸的和甜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使人受启发的词语和故事”为主题,《酸的和甜的》为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在体裁上具有双重特征。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幅插图,除了叙述松鼠、兔子的轻信、猴子的敢于尝试外,还涉及到了狐狸的“精神胜利法”。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难点为在阅读中渗透“做事要敢于尝试”的道理。

  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我始终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所谓统一,我的理解是工具性的训练与人文性的渗透二者有机结合,辨证、和谐地存在于课堂。

一、文本解读,我考虑的是辨证

  仔细琢磨文本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松鼠、兔子和猴子的不同表现上,也应该用一种辨证、客观的态度看待狐狸:不能偏颇地说他坏、狡猾,也不能高深的传达“精神胜利法”,还不能舍本逐末地深究“为什么硬说酸”。面对初入二年级的孩子,我只把狐狸定位在“因为没有摘到葡萄,所以,硬说葡萄酸,以此来安慰自己”这样的程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弱化对狐狸的研究,清晰对比松鼠、兔子与猴子的不同,强化、加深对猴子的印象。这是我在文本解读时的一点个人看法。

二、落实目标,我考虑的是和谐

  首先,落实文本体裁连环画与童话的双重特征。一是借助图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对话、概述故事、总结课文,让图文结合,图与文和谐展现,突出连环画教学的特征;二是在课堂中,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融入童话的情境——课初带领学生去葡萄架下看看,课中引导学生去聆听、朗读葡萄架下的对话,去想象、琢磨动物之间的语言,去识记、书写他们的名字,课尾以离开葡萄架结束,努力做到融文入境,文与境和谐共生,体现童话教学的基本特点。

  其次,落实“在阅读中识字学词的阶段性目标”。识字教学,第一做到随文识字,因时制宜地把生字分散在在课题中,句子里,朗读时、板书中,儿歌总结处、写字时。第二做到依托,不组织学生识记单个生字,因地制宜地赋予生字具体的环境。这两点做法,目的就是在前瞻后顾和潜移默化中达到识字教学目标的水到渠成。另外,把“迫不及待、大口大口”两个词语的训练放在重点句子中、朗读体会时,生活经验里去学习、理解、运用。

  突破教学难点,我也考虑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例如,把揭示文本寓意与学生的想象、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借小兔子和松鼠的嘴说出学生阅读童话的收获、体会;再如,课堂中的那首儿歌,集巩固识字、概述内容、体悟内涵、总结课文为一体。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反思赛课的经理,我的体会是我曾像文中的狐狸,在小学语文这座葡萄架下,转来转去,跳起来摘葡萄;曾像松鼠和兔子,走过弯路,历经酸酸甜甜;我更想像文中的小猴子,敢于探索,大胆体验,酸的是收获,甜的是成果,酸酸甜甜,我曾经努力尝试过!

  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酸的和甜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1.《酸的和甜的》说课稿

2.《酸的和甜的》说课稿范文

3.《酸的和甜的》说课稿推荐

4.酸的和甜的说课稿

5.说课稿之酸的和甜的

6.《酸的和甜的》说课稿材料

7.《酸的和甜的》教案

8.《酸的和甜的》的说课稿范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6674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