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时,陈老师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下面,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四部分:

  一、教材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三、教法和学法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看图片,增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学习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学具的)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陈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陈老师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大环节:

  1、引题激趣

  整节课,我们用去北京旅游展开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们对去旅游很感兴趣,就认真去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习课文

  在初读课文前,陈老师先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如果在读课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字,你会怎么办?”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初读课文时,陈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景中,较好地完成熟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的要求设计的。)

  在学习文段过程中,陈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学习,她采用了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运用学法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陈老师通过自制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读课文,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这是根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这个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3、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最后说感受、说变化。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

  4、在课外活动中,陈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给家长或小伙伴听,以及把收集的资料向小伙伴说说。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时,陈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新旧家乡建筑物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12、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 ( 爱 ) 明亮辉煌

  设计板书意图:

  1、这样板书简洁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劳动”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幸福在哪里》。

  我们的编者针对现在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认为学生在家在社会中都很少参与象样的劳动活动,社会上也很少出现“劳动光荣”的舆论,学生常常借故而逃避劳动。编者们将“劳动”这一主题编入教材可谓是“用心良苦”,而《幸福在哪里》就是本单元的首篇故事,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要求,我定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脉络;

  2、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对复述故事打好基础;

  3、 理解“幸福”的真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定为:

  1、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对复述故事打好基础;

  2、 理解“幸福”的真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浅显的童话故事,作者想通过三个小牧童做好事,被智慧女儿引导去寻找幸福,最终明白幸福真谛的一个童话。本课的学习,要让我们同学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幸福”一词显得比较抽象,因此,直接引入概念性的东西未免生硬,所以,我设计了全班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一歌引入,在表演中,学生都会感到幸福,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便轻松的引到了本文的学生中去。

  因为从四年级,我就要求学生在家自己预习工作,学生的生字学习一般都能自行完成,加之本文属于童话故事,文字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在课堂上我不打算花过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只是在教学文章内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检查,对生字进行巩固。

  本文的段落较多,如果按平时教学时的每人读一段的方式朗读,未免过于零散,我一贯主张给学生以整体感受,因此,我采用放录音的方式疏通课文。然后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度,另一方面可以为第二课时的故事复述埋下伏笔。每一篇课文均有一个突破点,找准突破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我着力找准本课的突破点。本文我打算运用时间进行分割,让学生知道十年前三个小牧童做了什么,智慧女儿鼓励他们去寻找幸福,而课文的第三部分就是本文的重点,他们通过劳动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本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打算让学生去默读勾画出三个牧童的幸福的话语,让学生品读三种不同的幸福。

  本课的难点就是人们对幸福的领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让学生明白幸福的真谛的同时,去找寻自己身边的幸福,所以抛出“你以为做什么事而幸福?”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活动的意识。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灵活环节:根据时间的长短展示学生收集的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

  本课的作业因为上课时读书时间较少,所以要求:

  1、回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以上是我对课文的一个设想,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我愿意接受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0451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