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螺纹连接》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基础第五章第三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螺纹知识部分。螺纹连接作为最基本的机械零件之一,在整个机械专业知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掌握好螺纹的基本知识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为高二升学班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接受较深的内容问题不大。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由浅入深,教师引导,学生延伸的方法,通过思考、答问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螺纹件的常见结构;了解螺纹的结构要素;掌握螺纹代号的识别。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分辨螺纹的要素及分类。

  3、情感目标:通过螺纹连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螺纹的要素,螺纹标记。

  2.难点:螺旋线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法设计

  1、教法:认识是制造的第一步。首先引导学生对螺纹的注意,激发大家对螺纹零件结构科学设计的好奇,从而逐渐展开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2、学法:提纲挈领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从螺纹零件开始,引述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展开:从螺纹的外形认识到制造方法动画模拟。制造方法分为外螺纹和内螺纹。然后是螺纹结构的倒角、螺尾、退刀槽的认识及意义。再到参数即螺纹的五要素,内外螺纹的配合条件。最后是按照国标作图并标识和读图。讲解过程当中要注重应用图像和动画,达到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实时辅助练习和恰当的总结。

  3、小结:总结螺纹连接要素和螺纹标记。

  4、布置作业:螺纹代号的识读。

  七、教学效果评价

  如果有不同种类的螺纹实物展示配合讲解,效果会更好。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等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对数” 作为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内容,被安排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第三节,共分2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对数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是对数运算及对数函数的基础,又能加深指数的理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中职校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确定以下目标。二、说目标。)

  二、 说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对数的概念。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理解对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

  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增强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协调合作意识、自我决策能力。

  提高学习对数的兴趣。

  4、重难点及确定原因

  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难点:对数概念。

  三、 说教学方法

  学生特点:中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更侧重于形象思维。

  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行动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四、 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设计及时间分配

  (二)、教学过程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简析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准备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里我运用一个过渡性的小结,既回忆了前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学习)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结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我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练,指名读,再进行评价。有目的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其间巡视,个别交流、点拨。这部分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教师先点明的基础上,放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自学。

  4、谁能说说你的体会、感受?

  (指名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根据回答小结特点:①三次写到旋律变化,又三次写到旋律表达的内涵;②语句表达整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句中的部分词语,如: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引导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懂得怎样在阅读中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色彩,体会文本情感,在研读过程中,感悟内涵,回味无穷)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以竞赛为切点,掀起朗读高潮,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以“趣”教学,更能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享受。)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这个环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亲身参与阅读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这部分的设计,我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继续保存,迎接更高一层的挑战)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懂了乐曲,融进了阿炳的内心,再来练习写话,就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读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动脑筋,对对子,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领悟到文章的意蕴美,琴声的意境美)

  六、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447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