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5)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做准备。教材编排了81页~82页例3、例4的两个例题。请看:例3是把这样几个百分数化成分数,例4是把这样几个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材这样编写的好处是知识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但这样纯数学计算的呈现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没有提供知识产生的背景,即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百分数互化?学习互化的实际价值何在?还有,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进行学习等等,这些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知识重点: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算理和方法。

知识难点:掌握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小组合作的氛围已经形成。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分数百分数互化的算理,掌握互化的方法。

  2、 数学思考目标: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乃至数学建模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解决问题目标: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

  4、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我力图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知识融于情景。教师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方法。

  2、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组织学生开展大块的数学活动。在关键处、难点处组织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核心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活动能有序、有效。还真诚的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学生共同营造民主、热烈、和谐的学习氛围。

  3、以评价促发展。如在本节课中有多次小组互相评价、还有教师适当的点评和学生的自评。

  在学法方面,我把做数学的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互动中学习数学.具体如何体现,我将在下面说教学过程中再作说明。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分数可以化成小数,我们又学习了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吗?

  (2)掌握了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百分数化分数又怎么做呢?

2、讲授新知

  (1)、出示例3。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20%,80%化成分数后说说你的想法。

  (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成最简分数。)

  (2)、出示例4

  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出其中的分数吗?

  1/5=0.2=20%

  4/5=80/100=80%

  1/14=1÷14≈0.071=7.1%

  学生自己试做

  循环小数不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怎么办?(取近似值。)

  师:一般要求百分数的分子要保留一位小数,那么当把分数化小数时应保留几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3)、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应怎样互化?

  打开课本看82页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3、巩固练习 做一做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把分数、小数,百分数三者之间任意转化吗?互相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说课稿 篇8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篮球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准确的手型和传接球的准确性。难点是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支配能力。

  耐久跑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节奏,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难点是合理的分配体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基本具备了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尤其是男生),有一定基础,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篮球传接球的技术水平。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厌烦心理(尤其是女生),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锻炼效果。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重要的作用和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 85%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优良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双手胸前传接球采用体验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体验中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所学技术,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固定场地,无规则跑动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自主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运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体验---讨论----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

  1、开始部分 2分

  1、1课堂常规

  1、2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2、准备部分

  2、1热身活动:开口螺旋型队列行进; 3分

  目的:这种方法区别于平时枯燥的跑圈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慢跑兴趣,提高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2、2徒手操: 3分

  教师先示范、讲解、要求,有针对的为上课教材作好铺垫,并进行进一步的热身活动。

  3、基本部分

  3、1体验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两两相对,持球胸前传接练习,尝试并体会传接球,体会传接球动作。3分

  3、2技术教学(传球)

  在体验练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的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按教师要求进行练习,注意动作要求:传球时:两脚前后开立、微屈,发力时,手掌迅速翻腕将球送出。师生共同评价;4分

  3、3技术教学(接球)

  动作要求:接球时,身体正对来球方向,两手迅速前伸迎球,接球后两手同样迅速后收置与胸前护球4分,师生共同评价;

  3、4完整技术练习

  教师完整示范,明确动作要求,,全身协调用力,分组进行练习。6分

  3、4、1两人一组练习:学生示范 教师评价

  3、5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3、5、1两人一组30秒传接球比赛,要求:在动作技术相对准确的基础上,看哪一组学生在30秒的时间里,传球最多! 评价 2分

  3、5、2两人一组30个传接球比赛,要求:在动作技术相对准确的基础上,看哪一组学生传30个球所用时间最短。 评价 2分

  3、5、3组织一组学生4进行传接球演示,教师评价

  3、6传接球接力游戏

  方法:男女生各排一排,每个学生相隔两米,由各排排头开始,通过转身传球和转身接球的方法,快速把球传向无球同学,并把球放到指定的地方。两次4分

  目的:进一步巩固篮球传接球动作方法,提告学生练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4、耐久跑 7分

  方法:在指定的区域内练习,每个标志物之间间隔10米,也就是说,学生每跑过一个标志物就跑了10米的距离,那么,则看在3分钟内谁跑过的标志物多,谁跑的距离也就最长,反之就少。

  4、1:30秒体验跑

  目的:让学生了解跑步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4、2:3分钟耐久跑练习;

  每个标志物1-2名学生开始,3分钟后停止,教师询问学生跑过的标志物数,设置问题:在跑动中怎样的跑动方式最省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跑动中去体验和感受!评价;

  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然后让学生回答所设定问题,(直线跑进,不跑斜线14.14米和曲线转弯时费时)

  困惑:学生知道问题答案后,都采用直线跑进的方法绕圈,无区别于平时的耐久跑方法,练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该如何处理?

  要求:在教师指定的区域内进行跑步练习;

  注意摆臂方法和呼吸节奏;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安全教育;

  5、结束部分 5分

  5、1放松练习

  5、1、1深呼吸练习3次

  5、1、2四肢抖动练习2次

  5、2:小结:课的优缺点, 活动评价(学生表现及动作掌握的情况等)

  5、3:宣布下课,回收器材

八、场地器材

  篮球21个 标枪25支 生石灰若干 秒表1只

九、课堂效果预设

  课堂练习密度35%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运动负荷 中上、最高心率170次/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511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