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数学说课稿(4)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数学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学法指导: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和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体验成功的感觉。虽然我们每天都在照镜子,但是对于里面的数学知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发现,这些知识虽然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但是又远远的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再放手让学生拿镜子去照身边的物体,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镜子中的数学知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发现,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法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等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实现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思维。

  新教材赋予教师充分的创造空间,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创设有价值、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镜面对称知识的建立,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注重合作的实效性,关注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每位学生都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在合作之前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时轮流发言,并及时记录交流情况,培养合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激励性评价及鼓励,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充分参与学习、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说课稿 篇7

  永胜小学栽种54棵树苗的任务交给2个小队,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栽种棵数的比是5:4,两个小队各栽多少?(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意图:例题是从分物的角度进行按比分配的,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分物还有调制试剂,所以第一道练习题是从配试剂的角度呈现的,引导学生看懂稀释瓶,其中有一个1:1,在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1:1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分配;第二道题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是三个数的比,首先学生尝试的写出三个数的化简比,再进行组内交流,比较三个数的连比与两个数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按比分配有更深的认识

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分析

  《吃西瓜》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为学生以后学习复杂的分数计算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 能力目标: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并进行母爱教育。 根据数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直观演示、设疑激趣、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动性与主体性。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得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史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这一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整个教学活动设置成一个个故事情节,贯穿始终。

  (一)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课一开始,我从大熊和小熊吃西瓜的故事引入(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一个温馨有趣的情境,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 数形结合,学习新知

  第一个知识点: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数小于10)的加法运算。 数学史,我主学生尝试列算式,重点探索82+8 3 =?"怎么算。在探索过程中我分3个阶段进行。

  (1) 学生首先拿出圆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四个小组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个环节是 学生独立探索阶段,教学中,我除了对互相合作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外,还格外注意倾听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并对得出不同答案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这样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 课件演示阶段。我认为在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算理和算法就 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请看我给学生演示的课件。

  (3) 得出结论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82+83=8 5 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进一步让学生解释算理,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很有吸引力,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理解的活动。 第二个知识点: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减法的运算 因为有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经验,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只是并理解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我分3个阶段进行。

  1、 同桌讨论,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么算进行交流。

  2、 比一比,折一折。

  3、 课件演示,理解算理。 这一环节中,出现了算式1- 8 5 =?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配合直观生动的课件进行演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规律,对有困难的学生,我结合情境知道他们理解1= 8 8 ,用化未知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我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算理和算法,并鼓励学生看书质疑,使学生在吃西瓜的情境中,心情愉悦,尽情地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一题(课件) 此题我采用多种直观凡事来表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并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分析线段图,是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2、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二题。 此题是学生已经领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进行的练习。我将此题设计为破密码取宝物的游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得兴趣。

  3、 抢答。(将题目做成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四、课外延伸。

  结合本课创设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爱妈妈的。

五、教学特色及效果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泼、愉悦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是整个课堂意浓情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529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