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地理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地理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第一课时。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五个部分:一、课标解读,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分析,五、教学流程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这里前置动词是“运用资料”,因为城市化是个历史进程,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很难感受到城市化过程,所以本课题的要求旨在让学生能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不仅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且对后面章节中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反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又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②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我认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已基本上可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偏面。所以,如何有目的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全面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显得十分重要。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章节又刚刚学习了城市的一系列特征,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某些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为此,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就应该有针对性。

四、教法、学法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角、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采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了“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示评价、巩固深化”四个环节的学习并结合导学案来掌握本节内容。(详见“教学流程”)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片段”,提问学生:这首歌是歌唱我国哪个城市的?学生很容易得出是深圳市。紧接着展示深圳市的图片,通过对比这两组图片,使学生明白深圳市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变成了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直接引入本课的内容——城市化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

  给学生约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31—35页文字、图表,查阅资料,然后自主完成导学案上该环节的.有关问题。并提示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放在那里,做好标记,可在下一环节中请教小组内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

  在本环节中虚心请教学习伙伴帮助解决导学案上暂时不会的问题和教材中不懂的部分。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修改完善答案并准备展示。(此时老师可走到学生中间,观察他们的交流学习情况,必要时给以适当引导。)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大家知道,学生的天性就是爱表现,所以老师应给他们这个机会,让其尽情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了课堂的有序进行,老师可提以下要求:

  1、各小组按照老师的提示,选派代表展示他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都给以展示的机会),本组其他同学还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2、同时认真观察其他小组展示的内容,如果发现问题请先做记录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必要时给以纠正。

  3、每小组根据老师安排,选派代表对其他小组展示的结果给以言简意赅的点评,点评时一定要言之有理。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

  1、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有选择地快速记忆本课所学内容。

  2、独立完成该环节的练习题,以检测本节课掌握情况。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再按照合作释疑--展示评价的程序进行二次循环。这也是“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循环”二字的真正含义。

  课堂小结

  (1)说一说:城市化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哪些影响。

  (2)本节课的整体络

  拓展探究:(课外作业)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化是不是发展的越快越好呢?

  该问题以小论文的形式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第三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定义及动力

  1.定义:

  A、人口城市化B、地域城市化

  2.动力及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A、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地理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印度(二)》,下面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二)是星球地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九课,整个第九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印度是我国的邻国,与中国有同样的国情,人口多,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快速,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印度的气候,进一步分析印度的工农业分布、发展等情况,对学生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着说一下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理念,制定如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

  2.会分析印度水旱灾害贫发的成因

  3.说明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4.了解印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和资料,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进一步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展示地图,学生在图中讨论说出农作物的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地图,组织学生自学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然后分组讨论探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

  4.组织学生自学,用实例说明印度高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的辩论,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关系以及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我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是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侧重分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此阶段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务缺乏全面性,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故把它们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

  以上是本人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大家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制定教学方法之前,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印度自然地理知识,为本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以及学情分析,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采用以下方法:

  1.分组讨论、辩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辩论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

  2.组织学生自学,适时进行辅导。

  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对于教学程序的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导入新课、学习过程、课堂小结三步。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观看反映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巨大的图片,然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印度是如何解决本国的温饱问题的呢?②其工业发展又是如何的呢?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尽量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通过学生读图自学课文完成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板图,在板图中师生再次共同探究。

  第二步。组织学生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展开辩论,探究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通过辩论突破教学难点(相信印度的绿色革命内容学生辩论中也应有所涉及)

  第三步。对印度农业与季风气候、地形关系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组织学生看自学课文,教师提问以下两个问题:

  ①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②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能收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其中第二个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归纳出本组答案,然后师生共同点评,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组织学生自学,看图和阅读课文,完成课本中的第1、2题,其中第三题涉及到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教师可采用先让学生看图9.31农作物分布图和图9.32矿场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图,然后组织学生探讨,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办法,由学生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三.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掌握,然后学生举例说明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我是这样小结的。

小结:

  让学生分组小结,然后每组以书面形式呈现总结内容,与其他小组共享。

【精选地理说课稿4篇】相关文章:

1.地理地形说课稿

2.精选地理说课稿四篇

3.初中地理说课稿(精选6篇)

4.《印度》地理说课稿

5.地理说课稿3篇

6.地理说课稿9篇

7.地理说课稿九篇

8.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

9.地理说课稿6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4382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