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我是白庄矿学校的音乐教师陈莉,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三课《哦!苏珊娜》,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精心设计了本课的教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整个教案,我是按下面4个方面进行的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的是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歌曲《哦!苏珊娜》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的作品中深受大众喜爱并且流传最广的一首。它表现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全曲有八个乐句,其中四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和这四个乐句仅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也就是说整个曲调六个乐句都是重复第一乐句轻快、流畅的音乐主题。歌曲中间部分有一个对比乐句,这个乐句前半部分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旋律在感情色彩上产生了变化,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深化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题音调上,使单一的音乐主题在不断反复之中又有起伏,仿佛在倾诉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哦!苏珊娜》

  2、学跳邀请舞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旋律模唱、乐句问答、动作记忆等形式,流畅自如地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情感。

  ②能力目标:用简单的动作跟随音乐舞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哦!苏珊娜》的演唱,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轻松、自由的音乐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友谊”在教学中的有效实现,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 :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游戏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兴趣的激发,通过“乐句问答”的游戏,律动、舞蹈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6部分:分别是课前准备、自然导入、探索感知、歌曲学唱、学跳邀请舞、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首先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琴、曲谱卡片、薯片盒、牛仔帽

第二个环节是聆听为主,自然导入(约5分钟)

  首先完整聆听歌曲《哦!苏珊娜》曲调,让学生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然后教师问:“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畅谈感受。

  最后教师引导:“这么轻松好听的音乐让人真的很想动起来,好!大家跟我一起动起来吧!”伴随《哦!苏珊娜》的旋律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律动,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形式:(上肢动作律动)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初步了解乐句这一要素,这一环节又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自然导入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感知(约15分钟)

  首先感受音乐的节奏

  1、听老师为歌曲伴奏。

  (1) 2/4 X X|X X|X X| 跺脚 拍手(高)

  (2) 2/4 X X|X X|X X|0XX|▎

  跺脚 拍手(低)

  (在关注音乐的同时关注节奏的变化,通过高低不同的手势来区分)

  2、尝试用以上声势和着歌曲伴奏进行活动。

  3、探索运用自制“小鼓”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敲击手中的薯片盒,试着敲击不同位置,模仿声势音色。

  4、教师随着学生敲奏,即兴清唱主题旋律一,并引导学生跟唱,教师出示旋律卡片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视唱本旋律。 3 3 2 2︱1·

  其次是采用乐句问答游戏学唱旋律二、三

  教师和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旋律接龙游戏,完成旋律二、三的演唱。值得说明的是,师生问答应强调语气、语调,将有感情的演唱贯穿在这一环节中。 3 3 2 1︱2·

  2/4 4 4 ︱6 6 6 ︱ 5 5 3 1︱ 2·

最后是汇总视唱

  旋律卡片分为绿、浅绿、黄三种颜色,教师准备与这三种颜色相匹配的若干小卡片,进行听旋律贴卡片活动,按照歌曲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完成对曲谱的学习。全曲虽然有八个乐句构成,但实际只有三个不同旋律反复出现。用绿色和浅绿色作以区分。这样曲谱旋律变得形象而简单。教学中采用问答游戏、敲敲唱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使原本枯燥的“识谱技能训练”与“关注学生兴趣”融为一体。)

第四个环节是歌曲学唱(约10分钟)

  1、故事导入

  2、简单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知识。

  3、学习用lu和la哼唱旋律。

  4、通过模仿小皮球启发学生用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哼唱旋律。

  5、教师范唱,让学生了解歌词内容,学生可用动作进行参与。

  6、学唱歌词并进行演唱指导。

  7、欣赏黑鸭子合唱组合演唱的《哦!苏珊娜》并指导学生用轻快、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欣赏完这首歌曲

说课稿 篇4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我将目标4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3作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自渎等多种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以学生知道的三国人物为切入点,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再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名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最后,指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评读初步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以“诚心诚意”为品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 “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复习导入,寻找切入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由“诚心诚意”一词语引发疑问:刘备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线索更清晰,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

  1、抓住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围绕以上问题,我引导学生到二至四段中去圈一圈,画一画,分别用 _和﹍,找出人物对话及人物的动作,鼓励学生读一读,品一品,体会其中的含义,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后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点拨。例如:在学生汇报人物对话一部分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对话时的场面 ,教师适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他嚷时不耐烦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读出刘备责备兄弟时的内心的想法,体会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这时学生再读时眼前的画面更加真实,学生也更能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抓住人物动作,体会诚心诚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在学生汇报人物动作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中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等词语体会刘备对诸葛先生的尊重,届时,我还将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诠释自己的理解,如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画面,通过课文的插图,感受刘备的谦卑。通过表演体现刘备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些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句名言,此时,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这时再次引出问题:刘备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值不值得?引导学生自读第四小节,透过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刘备有了诸葛亮的指点更是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最后,在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该故事的意义。

  第三课时

一、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处比喻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指导学生想一想,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几句比喻句。在此处,我还将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结合文后第5题的要求,用来到 只见 进行仿写,使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

二、指导学生背诵

三、作业布置在课后,我将布置这样几个供学生多项选择的作业:1、读读《三国演义》,将精彩段落摘记下来。2、将《三国演义》的一个小故事改编为小课本剧,在班会上进行表演。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4526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