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概率的意义》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过程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置五个教学环节(见流程图)。

  活动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活动2:创设情境实验探究

  活动3:形成概念深化认识

  活动4:变式训练 拓展提高

  活动5:小结归纳课堂延伸

  下面我重点谈谈整个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引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通过生动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一方面突出复习随机事件的判断,另一方面,可引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遇上红灯、生个儿子、天气晴好)。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探究过程中来。

  2、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要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抛掷硬币的试验既典型又方便,但如果教师简单直叙说要抛掷硬币,难免让学生觉得被老师牵着走,兴趣不大。在这里,我借助于学生具有的课外知识——对世界杯的了解,让学生先看到世界杯的冠军奖杯,自然想到今年德国世界杯足球比赛,再给一幅图,让学生猜想到这是在由抛掷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然后,顺势提问:这种决定方法对比赛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直觉判断:公平。可是,为什么呢?学生暂时答不上来。怎么办?能否用试验来验证?学生颇感怀疑。

  无独有偶,历史上有几位著名的数学家都做过这样的试验,我们今天抛掷的结果会与他们一致吗?

  第一步:分组试验

  将全班分十组,要求每组掷一枚硬币60次,并把试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试验结果:

  提问①: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是否为0.5?

  提问②:如果把全班十组结果进行累计,正面朝上的频率会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1: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通过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第二步:比较试验

  试验者抛掷次数(n)正面向上的

  次数(频数m)频率()

  棣莫弗204810610.5181

  布丰404020480.5069

  费勒1000049790.4979

  皮尔逊1200060190.5016

  皮尔逊24000120120.5005

  这个表让学生既了解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感受到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惜时间的精神(比如:皮尔逊投了24000次,可想而知需要大量时间),又惊喜的看到: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跟我们今天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大量试验次数下频率数值稳定于0.5。学生很有成就感,老师趁此鼓励:今天,你们就可以做出数学家做的事,那么明天,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第三步:模拟试验

  输入次数,电脑很快地抛掷硬币,得到正面朝上的频数和频率,并同时画出了频率随试验次数增大的曲线图。

  学生一方面惊叹于信息技术为数学研究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抛掷硬币,省时省力、直观形象),另一方面认识到:尽管是随机试验,尽管每一次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曲线越来越平稳:即稳定于0.5。

  以上分三步实施的试验说明:“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稳定于0.5。由两个频率稳定到的常数相等说明两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从而验证了猜想,判断公平的直觉是对的。

  到这时,学生已经看到,大量重复试验下,任意抛掷硬币“正面朝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形成概念 深化认识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p。其中m是事件A发生的频数,n是试验次数。

  思考①: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

  大部分学生能得出 0

  思考②:定义中的“频率”和“概率”有何区别?

  结合投币试验,同学知道各小组试验算出的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区别就是: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概率是频率趋于稳定的那个值。

  你会求吗?

  例: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501002003005001000

  优等品数4592192285478954

  频 率0.900.920.960.950.960.95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频率(精确到0.01);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精确到0.01)?

  这个例题,是利用抽样检测这种大量重复试验,让学生先计算优等品的频率,然后观察频率稳定在哪个常数附近,从而选取这个常数作为优等品的概率。通过例题,使学生更具体地理解概率,巩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即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比如频率有0.92、0.96,概率为0.95。突破难点1。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是确定概率的一种方法。

  4、变式训练 拓展提高

  听两段情境对话,分组讨论对错并说明理由:

  情境1):甲——我知道掷硬币时,“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

  乙——噢,那我连掷硬币10次,一定会有5次正面向上。

  2):甲——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水概率为90%。

  乙——我知道了,明天肯定会下雨,要不然就是天气预报不准。

  对这两个情境,判断对与错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准确的用概率知识理解。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各组,及时点拨,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

  设计意图:情境1强调概率是针对大量试验而言的,大量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次试验中一定存在。情境2突出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这两个情境使学生正确理解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和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突破难点2。

  5、小结归纳 课堂延伸

  小结归纳:

  1)学生分组讨论,谈本次课收获与疑问,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释疑。

  2)教师表扬课堂上中参与积极、表现精彩的小组和个人。

  3)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理解概率的意义,揭示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

  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知识的触觉是多方位的。为巩固本课知识,多角度提升能力,我设置了课堂延伸:

  1)、P144 5,6题。

  ——进一步巩固由大量重复试验所得数据计算频率进而确定概率的方法。

  2)、上网搜索并阅读有关姚明参加NBA以来罚球数据的统计,并根据你搜索到的数据,指出姚明在NBA比赛中罚球命中的概率。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处理信息能力,让学生再一次感悟概率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6603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