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斗且廷见令尹子常阅读答案及翻译(4)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C.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D.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内容( )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临着亡国之灾。

  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禄,子文却避而不受。

  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腾,终被百姓抛弃。

  D.斗子文的智慧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福及子孙后代。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3×3)

  (1)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

  (2)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

  (3)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答案

  11A(羞,送给、进献,从上下文看,羞辱不合文意。)

  12C(两个“而”字都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之”字,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作宾语前置标志;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代词,代“子常”,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D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表比较,后者表对待)

  13A(B自封:使自己富厚。 C至于:至,到、一直到;于,介词,在。D遗迹:行人遗弃脚印,比喻毫不在意)

  14B(③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亡”的证据。⑥是子常的结局)  15C

  16B(打了一个时间差,“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

  17

  (1)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

  (2)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

  (3)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4879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