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的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试题内容: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含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

  在这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又正因为它并不呈现更为确定、具体的“诗情画意”或观念意绪,这就使观赏者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由于未引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宽泛。随着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围和对象,使人们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发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留连观赏的时间和愉快也更持久。

  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还是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把酒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色日夕佳,飞鸟相往返”等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对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面对它们,似乎是在想象的幻觉中面对一大片真山水。但又不是,而是面对处在封建生产方式下的为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董源的《潇湘图》、《龙袖骄民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如此。他们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的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5376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