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供电所职工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优秀征文

征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本人今年53岁,先后在**县的洋口、浒零、河口、栟茶等乡镇的农电业务部(曾经叫用电站、供电所)工作。回顾从事农电工作的33个年头,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国家农电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再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忆往事,农电发展的历程历历在目,很多农电的成就和趣事也涌上心头。

告别煤油灯的时代

  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没有电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但对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农村的人们来说,昏暗的煤油灯和蜡烛是他们夜间照明的主要工具。

  1977年10月,**县各乡成立了用电管理站。我作为第一批农电工作者进站工作,当时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户户通电,改变农村的无电历史。70年代末,原洋口乡八大队(现兴坝村)使用丁槐树作为电线杆,6平方毫米的铝塑线作为照明线路主线,绝缘子用小白料代替,由于线路长,线径小,电压降大,导致农户家出现上面用电灯,下面点油灯的怪现象。记得我结婚那年,也就是1980年,我所在的村仍尚未全村通电。8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水泥电线杆,当时作业设备还比较落后。电线杆都是靠人工竖起。第一批的村电工都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几个人,一声号子就能竖起一根7.5米的水泥电线杆。1989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里面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用肩膀扛起了洋口人民的光明,使人们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对比今天,导线的主线都达到50平方毫米以上,变压器容量都达到100千伏安以上,电线杆都是10米砼杆,人海战术的肩扛手拉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车机械化作业。

“七所八站”与“电老虎”

  80年代初,用电站最初是与“七所八站”的其他单位一样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建制的,具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当时电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还不是一种商品。用电站也不是像今天的农电业务部那样,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用电站也叫用电管理站,是管理方,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强势的。

  改革开放涌现出了大批乡镇企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力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由于农电资源稀缺,用电站往往采取划分片区的方式进行轮流供电,平均每周都有三天左右晚峰拉闸限电。因此对于农户而言,但凡家里宴请宾朋,就要请托人请求在请客当天能够照顾供电,对于大量的乡镇企业来说,电就更加是命根子,设备缺了电就无法开工,即便对于部分不需要设备的企业来说,晚上赶工如果没有电对效率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面对动辄拉闸断电的用电管理站,他们只好送去一个外号“电老虎”。

  一直到1999年,我已经在浒零镇工作4年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见到我还戏说,听说你雄踞栟茶西北,当着“电老虎”,好不威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zhengwen/6938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