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华】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传统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传统清明节。

  传统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传统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传统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传统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传统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传统清明节中。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对于很多节日我其实是很麻木,没有多少知觉的。一直不喜欢那些形式的东西,而节日于我总也认为那是人为痕迹太重的形式。

  有次同事们闲聊时说到:这人啊,是不是年纪越来越大,心就会越来越硬,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冷漠,有时甚至冷酷冰凉到让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里一动,是啊,我似乎也有这样的感觉。

  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没有真正面对这些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都是极少甚至不会去思考这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问题的。小时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于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里有人过世,我从来不敢去看,就是放过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过。有一次村里有个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烧了,下晚自习从那里经过,我吓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撑着胆子装着自然地从旁边走过,可才走过那片灰烬,我就撒开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跑,回到家,很久,心还在怦怦地跳。

  对于爷爷,我没有任何印象,老爸说,他6岁时就没了父亲。一直到大学毕业,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健在,所以,我对于清明的感受也还仅停留在那首妇孺皆知的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至于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断魂,我仍然无法感同身受。

  后来听到一句歌词:要不是痛彻心扉,谁又记得谁。我有的也仅是爱情上的感受:因为痛,所以记得。但是,大学毕业后的三年,对于生老病死,对于清明的感受,我却是有了切身体会

  因为,毕业后的三年,我连续失去了我生命中三个重要的亲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后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爱的奶奶。那段时间,我陷在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恐惧里,常常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叹息。然后,清明这个词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也渐渐立体起来,凝重起来。

  再后来,婆婆去世,这是我第一次直面亲人的离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冰凉到心底的颤栗。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离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缘份的短暂,我感受到了人生有来无还的无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伤心欲尽,感觉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们能走,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走的,为他们难过,也为自己难过,今年我葬花,来年谁葬我。

  我安慰他说,不要太难过,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生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懂得珍惜。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怀念。

  他总是这样多愁善感,总是这样忧郁低沉。当然,他应该是个很重情的人,一个爱自己父母的人,一个爱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个满怀爱的人。百善孝为先,我认为没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清明,这是一个伤心的节日!

  时近中午,大弟来电话了:“姐姐,我们已经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来吃午饭?”

  一早起来就趴在网上的我,面对网海里弥漫的浓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泪的清明气氛,似乎有很多话要在空间里倾诉,可坐得人都发麻了,结果一个字也没挤出来。而头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没吃,人都发晕了,我对弟弟说:“不要来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

  弟弟显然觉得他们老姐有点不可理喻,但也习惯了,在他们的印象中,他们老姐就是个奇怪的人。

  当然,下午时,弟弟还是来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还不如他亲自来一趟让人安心。5分钟的公交车,我也会拖成至少50分钟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伤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20203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