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学作文1200字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必备】小学学作文1200字三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学作文1200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学作文1200字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在东汉末年,群英并起,他们为了阔大自己的领地,于是相互厮杀.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进入了三国社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是诸葛亮了,他做事果断,谨慎.所以他能帮刘备获得"新野胜利","赤壁胜利","博望坡胜利"等.更利于刘备成为三分天下之其中一主.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鞠躬尽瘁,把朝中大臣都团结起来,扶佐后主刘禅,最终使蜀国成为一代霸主,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我们一组十分齐心,后卫和守门员把球门守得死死的,前锋和中锋像一只只猛虎,向着对方球门冲去,经过40分钟的激战,终于以2:0战胜了对方.我想:众人齐心力量就是大,验证了"一根木头会折断,一捆木头折不断"的道理.

  再说到讨伐中原时,全军来到祁山脚下,有一条大路和一条小路,走哪一条路才安全呢 诸葛亮手下的谋士刘巴等人说走大路比较危险,应该走小路.诸葛亮觉得应走大路,因为人家都知道他一生用兵谨慎,所以会在小路埋伏.大家都说大路危险,这时自己的观点必然开始动摇,可他仍然领部队走大路.真的大路上一路畅通无阻,部队很快过了祁山.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成功很可能在自己的眼前.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尔,有一次参加指挥家大赛,小泽尔指挥到乐谱的一处,总觉得这里不太和谐,可在场的音乐专家都说这里没错.这时,小泽尔不免对自己的观点开始有所动摇.可他经过再三思考,觉得是谱子出了错,大声喊道:"是谱子有错!"台下一片掌声,小泽尔顺利获得了冠军.原来,这是评委们设计的一个圈套,来证实一下这些指挥家们在碰到问题时,能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之下,成功就在我们眼前,只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成功就是我们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身为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正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读《三国演义》有感(小学生读书笔记),小学生作文《读《三国演义》有感(小学生读书笔记)》。它以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当时官宦弄权,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后以魏、蜀、吴三国为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刘备仁德广布,占据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在百年战争中,谋士斗智,波澜壮阔,悲壮惨烈,景象万千。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聪颖;董卓的残暴;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气量狭小;吕布的反复无常;刘表的无能;关羽、张飞、赵云、许诸、典韦、张辽、孙策、甘宁……的勇猛,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史天幕的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

  在这三方中我最偏爱蜀国一方,因为曹操阴险奸诈,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吴国孙权又太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惟有刘备仁德广布。而在蜀国一方的人物中,我喜欢的并不是刘备,因为他心太软,也不喜欢关羽,因为他太意气用事,该斩不斩,华容道放走曹操最终铸成大错。更不喜欢张飞,因为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该想的不想。我最喜欢的是常山赵子龙,他英勇可比张飞,又像关羽那样遇事镇定冷静,他千里寻明君,对刘备那可是忠心不二。自古城相会之后,便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打天下。他单骑救主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当阳县与刘备失散,他寻来幼主,在曹军重重包围中,怀揣后主,杀退重围,砍倒大旗面面,夺槊三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名。也赛过关羽那过五关斩六将。虽说刘备虎将众多,但最终三国还是归了晋,不免有些遗憾。

  《三国演义》给我的印象就是“精彩”,故事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丰满,在战争的描写那更是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久远的中国,慷慨激昂,人才辈出的大时代,义盖云天的刘备,耍弄权术的曹操,预谋天机的诸葛亮,还有大叹时不我予的周瑜……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2

一、教师下水,师生同作

  教师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地论述,这就是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怎样布局、遣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诚如斯言!教师下水指导学生作文,一是不但使教师切实不忘作文甘苦,而且由于经常下水磨刀,还可使教师的老刀不老,具有进取性;二是可给学生起表率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教师并非是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具有求实性;三是可以使学生怀着敢跟老师争高低的心理来饶有兴趣地写作文,具有启发性;四是教师身临其境,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讲评作文的主动权,具有权威性。为使同学过好写记叙文这一关,我曾来个现场练兵邀请一位事迹突出的小学教师给同学们做报告,并要求同学们听完报告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同时我也声明下水作文,和同学们一道探讨、交流,以便提高。任务完成后,我针对同学们的作文情况,既讲了他们从立意、选材到组织、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也讲了自己在这几方面的情况,还将文章读给他们听。经过对照交流,使同学们在不知所措处豁然开朗,在力不从心处大受启迪。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辅导,那些原来怕写作文的同学不怕了,原来不感兴趣的同学则兴趣大发,而原来写作基础好的同学,更是突飞猛进了。

二、先议后写,相互借鉴促进

  凡是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学生的作文步入门道之后,往往都存在一个一般化的问题,即内容空泛,表达一般,技巧不高。如何突破这个一般化呢?经过分析研究,我发现学生作文水平之所以处于这种状态,关键是生活单纯,阅历不足;环境狭窄,借鉴过少。于是,我便除了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同学尽量接触实际(如实地观察,听报告等),增强生活体验外,还特意采用了先议后写法,来弥补同学们的先天不足。

  所谓先议后写,就是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讨论,然后再让大家取长补短,分头去写。显然,这种方法具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特点,完全可以达到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这种讨论,既可围绕一个命题进行,也可分拟两个题目,犹如辩论会,让正反两方相互驳诘问难进行;既可适用于记叙文,也可适用于议论文和其他类型的文章。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既可讨论为何写和写什么的问题,也可讨论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说,既可讨论审题、立意的问题,也可讨论选材、组材的问题,甚至还可讨论表达、技巧等问题。但是,不论哪种讨论,教师都要善于组织和诱导,要求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一材多篇,提高整体能力

  首先必须明确,我这里谈的一材多篇与一题多写决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面对一种材料(或叫题材),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要变换角度写出不同体裁的各种文章。采用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打通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懂得如何适应社会生活,能就一种题材写出不同类型的各种文章。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有个扎实地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曾在配合应用文单元的作文教学时,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听取有关报告后,我要求同学们就听报告这件事和报告的内容,分别写出记叙、议论、说明、应用文四种体裁的大小十三篇文章,尽管这种要求有点苛刻,但同学们觉着新鲜、有趣,又考虑到实际需要非要这样做不可,加之我也声明要下水作文,便都乐意而为,结果都挺不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20251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