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关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那年和秀才王去韩国,正赶上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没想到竟在异国他乡吃到了“元宵”,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原来,与青岛近在咫尺的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春节和元宵节也是比较大的传统节日。韩国的元宵节虽然没有国内热闹华丽的灯会和喧嚣的烟花鞭炮,却以传统的民俗表演来演绎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农民们还在这一天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应韩国客人金老板之邀,我们在一家江边的小酒店小聚。

  那天夜晚天上的月亮很圆很圆,洁白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我眺望着江心的圆月出神,微风吹来,不经意将浮在不断晃动的波光上的圆月亮吹碎了,不由,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若有所失中,一锅土豆元宵端了上来。我吃着韩国的元宵想起那一年飞雪中逛元宵节的情景。

  青岛有个卖元宵的很出名,还被荣获青岛特色小吃和山东名小吃的称号。这就是“元宵大老李”,青岛人都知道。大老李汤圆的特点就是滑、软、粘而不沾牙,爽、香,甜而不腻口,个小圆匀,皮薄馅大,开水下锅,一漂就熟。在馅料的品种上,除了人们熟悉喜爱的黑芝麻、花生,黄豆,豆沙,枣泥,桂花。玫瑰,水果、八宝馅外,还有无糖系列的芝麻、花生、黄豆、豆沙馅,更结合青岛的特色开发出海鲜、鲜肉、香菇油菜、药膳型的鸡腿蘑菇等,让糖尿病者和肥胖者在元宵节都可以吃上这寓意吉祥的美味佳肴。所以,一般青岛人逛元宵节都要品尝大老李的元宵。

  纷纷扬扬的小雪飘着,我和爱人走在有些冷清的元宵山会里。一对恋人正巧在我俩的一旁边走边争吵。

  “你不能不走吗?”是男的声音。

  “啊,我出去也不是不理你了,留完学就回来。”女的说。

  “那谁知道呀?在青岛边工作边考研,不是一样吗?”男的劝道,元宵节短信《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啊、啊……”女的不说话了。

  这显然是刚大学毕业的两个年轻人,正为女的要出国留学在拌嘴呢。

  “瞧,前面就是大老李元宵了。”爱人提醒我。

  只见大老李的元宵大棚前仍有不少人在排队。两个恋人走在了我俩前面排在队尾,我和爱人也走过去排在了他俩后面。大棚旁的高大松柏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寒风吹来,松柏的树梢摇曳着,飘下一层淡淡的白雪落进煮元宵的那口大锅里。

  两个恋人还在前面嘀咕着,只是声音显然放小了。

  大锅上冒着浓浓的蒸汽,升腾的蒸汽袅袅上升,愈来愈淡薄,遇到冷空气后便化为乌有。

  快排到两个恋人了,正好煮熟的元宵买完了,只见大师傅又将一些雪白的元宵放进大锅里。一个个滚圆的元宵纷纷争着跳进滚烫的沸水里,慢悠悠沉到锅底雪藏了,刚才还滚动着的热水此时偃旗息鼓平静下来。炉火很旺,不一会儿工夫,热水微澜的水面又“咕嘟咕嘟”沸腾起来。那些被雪藏的白精灵一个个奋勇争先地冒出来,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转眼间几乎布满整个锅面了。那一个个白色的元宵,在不断滚动的沸水里变换着队形,像是在排兵布阵等待着检阅。

  “熟喽,来,要多少?”大师傅问两个恋人。

  两个恋人开始坐在大棚里的饭桌上吃元宵。我和爱人也坐在他俩旁的桌前吃起来。

  “你先吃!”男的用小勺小心翼翼盛了一个雪白的元宵,放在嘴边吹吹,然后才放在了女朋友前面的小碟里,并关照道:“先凉一下再吃,别烫着。”

  “好……”女的显得有些激动。

  “啊,你如果真要去,可要经常给我打电话,越洋过海的,我在家乡吃元宵时,一定想着你,替你多吃几个。”男的说的很动情。

  “噢……”女的眼圈有些湿润了,她轻轻咬了一口芝麻元宵,一股甜香的暖流溢入口中,顿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浓郁乡情涌上心头,“噢,谁说一定要出国啦,到那里我上哪儿吃这大老李元宵呢。”女的嘴里一边嚼着元宵一边说,脸上带着微笑。

  “啊,真的?太好了!”男的说罢,一口吃进一个大大的元宵,兴奋之情跃然面庞。

  棚外,雪花仍在飘着,棚内,热气腾腾,多情的元宵传递着浓郁乡情。

  “喔,又出一锅!”大师傅吆喝着。

  我看见,一旁的那两个恋人已经在窃窃私语了,青春的脸上荡漾着幸福与甜蜜……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月圆之夜合家欢,万物复苏始于元。

  孩童皆喜元宵夜,故人众盼此刻聚。

  张灯结彩家家乐,喜庆团圆年年有。

  传统习俗绵不绝,元宵佳节声不息。

  ——题诗

  中国传统节日繁多,而我们身为中国人对此却是一知半解。用明星刘德华在某广告中对香港服务行业的一句话:今时今日这种态度是不行的。

  我在这么多传统节日里,唯独喜欢“它”。就如东晋宋初时期“田园诗人”陶渊明独爱菊花一样,引用《爱莲说》里的诗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每种喜欢都是有一个必要理由的,而我喜欢“它”,是因为一种人月两团圆的幸福感。“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汉族古俗中,“它”﹑盂兰盆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它”有三宝: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它”就是我最钟爱的元宵节了。或许会有人问我,我对元宵节的了解又能有多少?其实我觉得答案不是一知半解,也不是一板一眼文绉绉的,而是我真实感受出来的元宵节。

  我眼中的吃元宵:曾经听长辈们说过自己亲手做的元宵会更好吃,所以从小就是吃货的我,宁愿抛弃出面与小伙伴玩的机会,都硬要乖乖在家学做元宵。晚上吃到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时,的确是觉得好像比妈妈阿姨她们做得更好吃,当时还乐呵呵地认为自己有做厨师的天赋。

  我眼中的赏花灯:书上常说古代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走在街头仿佛有种依然是早晨的光明。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去赏花灯,只是区别在于皇家贵族是豪华奢靡,而平民百姓则是朴实繁华,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普天同庆。在现代,不太可能会有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这一场景,不过有“花灯会”就不愁热闹这问题了。每年在吃过汤圆后,一家子就直奔花灯会去,各式各样的花灯简直使人眼花缭乱,而且还可以现场自己DIY花灯,在赏花灯的同时,还会有一些特色表演来调剂气氛,花灯会无疑是一场“视觉的享受”。

  我眼中的猜灯谜:看花灯当然少不了猜灯谜,我觉得在古代最重要就是这环节,因为才子佳人可以在此刻突显自己的才情,然后遇到自己的知己伯乐。小时候去猜灯谜,是因为有奖品拿,所以总会缠着家人去猜灯谜赢取一些小玩意。而长大后去猜灯谜,除了想挑战自己的知识量,更多的是体会过去,仿佛能从猜灯谜中穿越到古代,充当一回才子佳人。

  我是元宵节的“狂热粉丝”,狂热到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对元宵节的了解不会仅限于此。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话“无鸡不成宴”,每逢元宵节这天家里人都会大肆铺张,明明一桌子上没多少亲戚,却硬是要求在餐桌上加多一味关于鸡的菜,还很有理地说“无鸡不欢”。小时候不懂,大人们点什么菜就吃什么,反正又不用我操心。可长大后就不同了,每次饱餐后看到餐桌上依然还剩着不少菜,最浪费的是那强调无数遍的“鸡”居然原封不动,都有种被蚂蚁啃骨头的感觉,浑身不舒服。

  刚才提到的“花灯会”,它除了最大的特色是赏花灯之外,还有就是在花灯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说到小吃当然少不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装盒和竹签之类的。基本上花灯会过后第二天会产生一种垃圾堆积成山的现象,而这些垃圾大部分是使用过后的一次性塑料物品。

  或许大家每次过年都不曾发现这些小细节,但是生活中往往都是细节决定一切。环保口号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是“地球是我家,大家爱护它”。任何事物都是双向性的,我眼中的元宵节是喜庆的,也是浪费的。或许我们的作风能使节日过得更加多样性,但是同时我们也浪费了不少资源。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能把这种陋习当成传统文化一样传承下去,不能因为一时慷慨造成日后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消费,以不浪费为标准,这样会使过节变得更美好与轻松。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33886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