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2)

15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尽管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广州的月饼大战早已硝烟弥漫。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纷纷举办了月饼订货会,各自亮出了最新鲜、最亮丽的牌张。

  纵观今年月饼市场,除了花式品种更多样化、包装更精美外,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打“文化牌”了。月饼,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浓的中国文化特点,如何体现月饼这一中国色彩呢?商家可谓想尽办法:首先是广州酒家的“西关第月饼”将广州西关最传统的民居风情“趟笼门”运用到包装上,让消费者在品尝月饼的同时了解西关文化,提升了月饼的品位;再就是莲香楼115周年个性化纪念邮票的发行,体现了其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饼的附加值;还有陶陶居则在传统月饼品种宝库中挖掘文化内涵加以发展……无不体现了今年月饼最突出的共同点———“文化”。

  让月饼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为广州西关饮食文化缩影之一的莲香楼在开铺115周年来临之际,国家邮政局特批准发行了莲香楼115周年个性化纪念邮票。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家饮食行业百年老字号发行的邮票。

  日前,莲香楼举行了邮票首发式,本次发行的个性化邮票设计精美,一套共有4枚。邮票的主票以“同心结”为主图,附票的设计和构思则以莲香楼115年的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为主题。

  据了解,此次个性化邮票发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邮票不单独公开发售,只会装入周年纪念的月饼礼盒,日前首发仪式另外加送一枚贴有邮票并盖上邮戳的首日封,共1150个。

  据广州市邮政局市场部,推出莲香楼的个性化邮票,主要是因为莲香楼有悠久的历史,其在国内甚至海外华侨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经历了115年风雨,莲香楼依旧飘香,这十分难得。”广州的百年老店现在已所剩无几,市邮政局正是因为莲香楼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才联合推出个性化邮票。

  据莲香楼的张雪清书记介绍,邮票与月饼搭配并不多见,中秋是亲人朋友团聚的节日,但许多家庭可能没能团聚,朋友难以见面。月饼蕴涵着亲情友情,而邮票包含着将这份亲情友情邮递到远方的意义;另外,月饼是中华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浓的中国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为“同心结”,附票为百年莲香楼文化的特色邮票搭配月饼,体现月饼的文化品位和中国色彩。张书记表示,今年莲香楼月饼的所有组合都会与“文化”两字分不开。中国烘焙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周广军也说,莲香楼以这种邮票与月饼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其产品,不仅在广东是首次,据知,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此次莲香楼将个性化邮票放入月饼礼盒受到月饼客商的欢迎,月饼礼盒还未推出时已经有各地客户大量订购,其中不乏来自西藏与新疆的客户。而新疆的客户因为宗教信仰需要,还特别要求莲香楼制作了清真月饼来与这次的个性化邮票搭配。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老师点评:不会描写,详略不当

  昨天是中秋节。中午,三姑奶奶和杨森叔叔来我们家了,他们还带了礼物呢,有葡萄、梨子、猕猴桃和石榴。奶奶做了许多好菜待客,有大虾呀、红烧鱼呀、鸡翅呀……姑父买回了烧鸡和几样凉菜。奶奶又做了农家乐:南瓜、红苕、嫩玉米棒。吃的东西摆了满满一桌子。吃饭的时候,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哥哥还在玩电脑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哥哥玩游戏不肯吃饭,他肯定有点给迷住了,大人叫了好几遍才把他叫到饭桌跟前。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站在小城的屋顶,我看清了天上的月亮。普定的八月天气晴朗,月亮如月饼一样,早就摆出来了。但是,我只看到了街上的月饼,却没有见到天上的月亮。游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我抬头看天,除了小城的屋檐,就是桔红的灯光。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这个夜晚,我也不知道为何会爬到了屋顶之上。月亮不圆,像一个被咬过了一口的月饼一样。

  席地而坐,月亮正从一朵云彩里穿过。桥头离城不远,就八公里。桥头的大院坝里,孩子们这样唱:

  月亮婆婆

  点点哟哟

  张家吃酒

  李家唱歌

  我从来没有指过你

  你不要割我的耳朵

  中秋节就要来了,有一个男孩,一边唱着,一边想着,八月十五偷老瓜(南瓜)。

  桥头的八月,没有月饼,只有老瓜(南瓜),挂在房梁、沟埂、河沿,或是躲在苞谷丛林,黄的,青的,或青黄相间;大的,小的,长的,圆的,各式各样。小时候,上山看牛,就下地找瓜,在村子周围走动,就东张西望地觅瓜,甚在小河里洗澡,也认真地注视着河沿上。

  村东的江家门前,干爹家就住那里。他是一个能手,集木匠、石匠、厨匠为一身。幼时,母亲算命,说要给我找会木匠、石匠、厨匠等等手艺的匠人当干爹,这样才能保住我的性命。于是,他就成了我的干爹。

  桥头小河从东流向西,竟在江家门前拐了一个弯,小河涨水,那里的河岸就要遭殃,大块大块的泥土被水冲走后,干爹像是感到了危险。枯水时节,他就到大屯坡去运来石头,从河底砌上来,那年,江家门前的保坎砌好了,他就在保坎垄起的泥土上栽起了瓜果之类的菜蔬。

  那年八月,干爹垄起的地里生出了一个水桶瓜(因瓜长且大,像担水的水桶,村里人称之水桶瓜),高高地挂在河坎上。那瓜离路有几米高,且那保坎不易攀附,只有从河里,方能摘到。那时,对于那个水桶瓜,远不止一人想偷了。可是,偷那瓜得有勇气。小河从桥头穿村而过,洗澡本就是村里孩子们必学的游戏,且人人武艺都高。然而,孩子们都晓得,鬼总是在晚上出没,大白天都闹过鬼,何况是晚上。老人们说,鬼是一阵风,来无踪,去无影,桥头小河,孩子们是看过自己的伙伴如何让河鬼拉走了的。于是,晚上下水,谁都免不了怕那河鬼把自己拉走。

  记得,那年月的中秋节,孩子们是很难吃上月饼之类的食物。中秋虽是收获了,但是,父母亲都忙得顾不上吃饭,更是来不及把那苞谷等粮食背到集市上,换些钱来买饼子。于是,父母亲就把刚收到家里的葵花、花生倒进铁锅里,然后放到灶火上去炒熟,装在蛇皮口袋里。这天晚上,孩子们的衣袋里都是满满的,你见到我,我见到你,都彼此交换各自的食品。也不知道八月十五偷老瓜是否与此有关联,在桥头长大,不要人教,不要人提醒,每到八月十五,孩子们就遍地偷老瓜来煮吃。

  在记忆中,总是忘不了那天晚上。猫松胆子大,他从牛滚塘下河,游到了江家门前,把那水桶瓜摘了下来。我们来到华中家,我们先把瓜皮刮了,然后把瓜切开,掏出了瓜籽,把瓜切成一托一托的,再和着糯米,放进了锅里煮成了老瓜稀饭。记得,我吃了三碗,华中吃了两碗,猫松吃了三碗……一个个像狗一样,吃得舔口舔舌的。

  八月十五好偷瓜,八月十五这天,无论是谁家的瓜被偷了,只能哑巴吃黄连,断不能生气或是骂人的。干爹自是知道这样的村俗,八月十五临近了,他依然不摘河坎上那又长又大的水桶瓜,让我们偷了去。多年以来,每当中秋临近之时,我禁不住想,干爹为什么不摘瓜呢?前年清明,他去上坟,摔了一跤,就没有起来了。然而,如今的桥头,每到八月十五的时候,许多人家的老瓜虽已熟了,但还是不摘回家。

  月光下的桥头,会是啥样?月亮看见了,我只看到月亮,只有那安织路上的车辆,你来我往,不是呜呜咆哮而过,就是把秋风掀倒在了门窗或是广告牌上,砸得秋风呼呼作响。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苏东坡说:“人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小时于月亮,除了那些童谣,就是八月十五偷老瓜了。长大了,离开了桥头,除了童谣和八月十五偷老瓜,还多出那些古人说给月亮听的话。

  白天刚回了一趟桥头,给父母亲送了些月饼。父亲亲在袋子里挑三捡四,拿起这个捏捏,又拿起那个试试,他说,自己没了牙齿,我买的硬了些。母亲说,她怕吃月饼,前年对门寨子的王舅妈,就是吃月饼出了事,屙血死了。我低着头,没有说话,我不知道,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八月十五,我是回不了桥头了,即是母亲炒好的葵花和花生,或是遍地长满了老瓜,那仅是一种守望。

  月亮不圆,像是被一个调皮的孩子咬了一口。两天之后,中秋就如约而至,那天,月亮就圆了,当然,它很快就走了,走了一年之后,它又会回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500zi/33572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