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

芭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引用“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样的诗句,可以看出读书的.专注、苦中作乐。

  B. 文中三次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 自讨苦吃,苦中求乐,就成了中国读书人的习惯。

  D. “皓首穷经”的意思是,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这种做法费时费力,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三、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一)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隆中对(选段)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面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追述往事:一是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经度过了四周年。

  B. 颔联形象地抒发诗人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而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 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形势危急、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和诗人兵败被俘孤苦零丁的心情,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强。

  D. 尾联笔锋陡转,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下面对选文(二)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作者对于潭上景物的描绘,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展现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

  B. 第一自然段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步换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二段运用“定点特写”,对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牵,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在第四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此人可就见

  ③干戈寥落四周星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5.试分析选文(一)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说”“叹”二字的妙处。

  6.选文(二)中划线句和选文(三)中划线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四、情景默写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杜甫《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的同学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成一句话做成书签。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任选三部,仿照示例,完成书签。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balei/35130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