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数学教学计划

包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4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内容:

  1.分式

  2.反比例函数

  3.勾股定理

  4.四边形

  5.数据分析

  二、课程学习目标

  (一):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处分式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二):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为常数,k≠0),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法和图象的各自特点。

  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的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四):

  1、掌握平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体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定方法,并能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的物理意义。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五):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能用计算器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改进的方法措施

  1、教学中始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学乐学。

  2、掌握好每章节的知识点并加强练习巩固,发展能力。

  3、每章进行小结性检测,分析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并进行插缺补漏。

  4、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有目的地进行部分重点知识技能的巩固、训练。

  5、与学生拉近距离,进行心理沟通,进行学习目的、理想且为之而奋斗。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 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刚进入学堂门,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

  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编排,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合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中午对差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8.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书写特认真的学生得“优+两个五角星”,全对+书写比较认真的学生得“优+一个五角星”,全对+书写一般的学生得“优”,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得“优-或合格。

七、弱势学生转化措施:

  1、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2、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弱势学生。

  4、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baorong/34480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