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有关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汇编七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1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随处都可以听到这样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这就是我的家乡——新疆!

  我的家乡,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最让我难忘的是这里的瓜果和美食。打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吐鲁番的葡萄大又圆,阿克苏的苹果脆又甜,库尔勒的香梨香喷喷,叶城的石榴酸甜甜……这个坐落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地方享受着大自然的恩宠,充足的阳光和冰山融化的雪水使得瓜果飘香,名扬中外。打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新疆的大盘鸡,昌吉的拌面拉条子,充满民族特色的烤肉,烤包子总是让我垂涎三尺。新疆有着这么多的美食,这么香甜的瓜果,牵着我的胃,能不叫我爱我的家乡吗?

  我的家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我们班就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每当我们组织活动,回族同学的家长们会给我们准备回族的特色美食:油香,馓子,麻花等,同学们都能美美的饱餐一顿,掉下的渣滓也会被吃个精光,嘿嘿……吃饱后,当然要活动活动啦,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同学会教我们欢快的麦西来普民族舞蹈,大家在一起尽情的唱啊,跳啊,其乐融融,更是把活动一次次推向高潮!在我们身边的人们,大家虽然名族不同,生活习性不同,但是我们都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姐妹,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的家乡——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我爱这里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可口的美食,更爱这里淳朴善良的新疆人!我是新疆人,我自豪!我爱你,新疆!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2

  滴水岩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城正南,在建设乡扎盘村境内,距县城约5公里,它以颇具神姿仙态的奇山异景,吸引着县内外游客,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沿着白章山脚,顺偶曲(河)而上,步行约1小时许,即到滴水岩下。举目仰望,绝壁凌云,一条瀑布从悬岩上挂下,宛如一条白龙抖动着浑身水珠,飞堕入潭;又像一匹缀满珍珠的银绸,从天上直垂人间,令人自然想起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

  飞瀑左侧,有蜿蜒盘山小道可达“龙头”。原来这是由石缝中喷簿而出的一般清泉,它像是挣离了身上的重压,欢快地蹦跳着,恨不得要飞起来,去加入飞瀑的大合唱!也许是经过长途跋涉,它又累了,慢慢地顺溪流入水潭。蓝蓝的天空,映在它的身上,是那样的洁净;白蒙蒙的水汽从潭中蒸腾而上,在太阳光的折射下,似五彩祥云,如海上日出,像雨后彩虹,迷离扑朔,令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中的境界,圆形的光环围绕着你,七色相衬,璀璨无比!不,这不是神话,而是这里叹为观止的奇景—-弧光。

  “龙头”上端有繁茂的青松,郁郁葱葱,傲然屹立;山腰是望不穿的桃林杏丛,山樱桃夹杂其间;中间是绿茵茵的草坪,野花把它染得东红一块,西红一片,娇得如同少女的红脸蛋,一阵山风吹过,红的桃花,白的杏花,黄的松花,五颜六色的草花,如一群不同装束的调皮的孩子,嬉戏在翠绿的海洋里。此时,你听到的是小鸟碗转地歌唱声,游人拍手叫绝的赞美声,宛如欣赏一支优美动听的小提琴独奏曲那样舒适;此刻,你看到的是姑娘在草毯上跳,小伙在果树上笑,恰似一群彩蝶在红花绿树中翩翩起舞。朋友,此时此刻,你自会兴趣盎然,恨不得把曲声全注心田,把美景尽收眼底,哪里还有疲劳的影子与你做伴呢!

  这会,你可别忘了吃几块饼干,填填肚子。口渴?那不要紧,再向北而行,不到10分钟,就是神狮岩了,一块巨石状如狮口,口中一线清泉流出,晶亮透莹,岩上的棵棵青松,丛丛野花,都争先对着这面大圆镜梳妆,连一叶一瓣都映照得清晰分明;狮口右侧,还有一洞,深不见底,相传是仙女炼丹之所,丹炼好后,即放入狮口中,故泉水分外可口。别以为这是神话,如果你尝一口这从青山的胸膛里沁出的乳汁,却硬是那么甘甜清冽,顿觉精神一振!此时,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看到:当伸手捧水的时后,碧波跳荡起来,岩影、树影、花影、人影,一齐抖动起来,仿佛大自然在举行盛大的舞会,一齐弯腰,互相追逐,紧紧拥抱。待欣赏够后,一切复旧于平静,清泉又显出以蓝色为基调的静态的美。置身这蓝蓝的泉畔,似乎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蓝色的,生命也是蓝色的。可不是,这清泉的玉液琼浆,使蓝天醉了,游人醉了,一切都醉得蓝莹莹的。

  滴水岩,真是山水有情。当夜色悄悄降临,催人归返,一盘明月又笑着从山间升起,着意为你送行,使你在归途中思绪如潮,给人一种“登山始信滴水美,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3

  从重庆市丰都鬼城顺江东下,大约经过一百公里后,在长江北岸,重庆市忠县石宝镇的中心,有一坨南北走向、孤峰拔地、四壁如削的巨大石山,它的南面倚山建有巍峨雄伟、耸入云霄,共十二层楼的红色塔楼。这就是被誉为“江上明珠”的石宝寨。

  石宝寨是怎样得名的呢?传说这坨石头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后遗留下来的一块五彩石,故当地人民叫它“石宝”。后来,明末农民起义将领谭宏据此为寨,因此,又叫“石宝寨”。又因它形似玉印,所以,又名“玉印山”。整个山寨由“巨石”、“红色塔楼”、“山顶庙宇”三部分组成。

  下了船,过了一段青石板路,走过五百多米后,就到了前寨门,寨门的门楣上镶嵌着“石宝寨”三个镏金大字。寨门的两侧蹲坐着两樽守护着寨门的威武铜狮子,跨进寨门,一条三米宽的石板路通向塔楼。在路的右侧,有一个供往来游客休息的花园。整个花园围绕着一个圆形的水池修建。花草树木、亭台轩榭,烘托出了园中的幽静。

  沿着石板路向前走,这座悬崖峭壁、四壁如削的石宝寨就耸立在面前。只见寨身岩壁上,镌刻着一些名人题词。如田纪云题写的“江上明珠”;钱伟长题写的“川东奇秀”等。再沿着石级往前走,就可见到一个石牌坊,在牌坊的牌楣上刻着“必自卑”三个大字,大概是取“登高必自卑”之意,说登上石宝寨,你一定会感到自己是渺小的。它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谦虚谨慎,不要自高自大。

  过了石牌坊,向南走二十余米,就来到塔楼门前。只见寨门上雕刻着一些动植物,取其“福”“禄”“寿”“喜”之意。门楣上竖直刻着“小蓬莱”三个字。传说,住在蓬莱仙岛的何仙姑路经此地,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于是在此居住了多日。后人便称此地为小蓬莱。在“小蓬莱”下面,有碎瓷片嵌成的“梯云直上”四个大字。寨门外有一个向外凸起的吊角楼平台,这是为了供游览者摄影取景修建的。

  进入寨门,就到了石宝寨的主体部分——红色塔楼,这是石宝寨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之一。塔楼依山而建,共十二层楼,越往上楼越小,通高56米。全楼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穿抖结构修建,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塔楼每层末端均向上翘起,还有各种栩栩如生的动植物雕塑,如龙、仙鹤等。塔楼临江的墙壁由凿了1-3个直径为1米的圆孔和许多小方孔窗户组成,这种设计,既有利于游客远眺长江,又有利于减轻塔身重量,保持楼内通风干燥。为防止塔楼木料被虫蛀,所有木料都采用马桑树,在使用前,将木料晾干,再用药水浸泡等干后才使用。塔楼修好后,再在所有木料上刷上一层红油漆。这些保护措施使塔楼木料在400年后的今天仍然完好无损。每一层楼由几根到十余根大圆柱支撑着,全塔共用了100余根这样的圆木。为了使塔身稳稳地靠在岩石上,每一根柱子都微微向岩石方向倾斜。越往上,倾斜度越大,使红色塔楼紧紧贴在岩石上,其目的是想把塔楼的重心落到岩石上。

  从楼梯盘旋而上,在第二层楼,有巴曼子刎首留城的雕塑。传说春秋时,外族入侵巴国,巴国危在旦夕,巴王求救于楚国,楚国提出要求出兵后巴国割三个城池给楚。后在楚国军队的帮助下,巴国取得了胜利。楚索城,巴曼子刎首而留城。后来,当地人民感其忠义,于是改地名为“忠州”(现称忠县)。继续盘旋而上,每层楼都有塑像、画像、名人字画等。到了第七层楼,除了可从楼梯爬上去外,还可出西头的小木门,沿着一条石梯,攀着链子而上。据说这条路在还没有修塔楼前,是人们上下的必经之道。攀着铁链继续向上,就到了山崖南边的一个小平台,人称“望江台”。站在这里,数公里之外的长江尽收眼底。

  在望江台的北边,就是山顶庙宇部分。山顶庙宇从南到北依次由“天子殿”、“玉皇殿”、“王母殿”三大殿组成。三大殿分别有“四大天王”“玉皇大帝”“瑶池祝寿”、“八仙过海”等塑像,给石宝寨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这些塑像是后来加上的'。早先的石宝寨是有和尚有庙宇的。1919年新文化运动传到了石宝,当地一个叫邓牌的乡绅,在“民主”“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发动进步青年将寨上的数百樽菩萨毁坏并推下了石宝寨,从此石宝寨上就再没有菩萨了。在王母殿北面的一个小屋里,一个小和尚手拿錾子在打石洞。这就是流米洞。相传,石宝寨上的这个洞能流出大米来,每天流出的米仅供和尚们吃,后来一个贪心的和尚就拿着錾子想把洞打大些,多流出米来。岂料流米洞不但没有多流出米,反而从此不流米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切勿贪心,要知足常乐。

  继续向北走,就到了山顶后院,院内有一门铜炮,据载称:这是石宝人民在同治年间,用来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武器。

  站在庭院向东望去,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那就是石宝移民新城。今年三峡二期水位淹没到此后,石宝城将全迁到新城。那时,石宝寨的四周将是一片汪洋,石宝就成了一艘名副其实的江中巨轮了。

  沿着庭院左边的石级辗转而下,经过“二墩岩”,又回到了前寨门,这时,你回头再看一眼那夕阳辉映下的石宝寨,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石宝寨真不愧是长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beiqixingnanzousifang/42108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