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创新作文

创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华】创新作文七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作文 篇1

  避免四个误区

 一、大杂烩与四不像。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

二、盲目创新。有的学生看到往年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便认为追求新颖是取得高分的一个捷径,大肆进行“创新”,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同学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

三、诗歌。陕西省一考生209 字的诗歌得满分,便有不少同学纷纷效仿,其实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209个字达不到800字这一要求。

四、语言华丽、思想空洞。不少中学生欢模仿名人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科负责人曾说,淡化文体指阅卷和考试要开放、灵活,不要拘泥于单一的要求,但教学还是要严格要求,符合规范。文体自选是给予学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写书信,格式必须对,否则要扣分。

  确定文体分三步走,考生见到题目后要考虑三个问题:

 一、这个话题最适合哪种文体?如1998 年“坚韧――我坚强的品格”,要求写出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实例,显然写成记叙文最容易,写成说明文最难。20xx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目比较开放,几种文体都适合,比较而言,写议论文容易些。

二、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三、要考虑自己有无相关的材料积累。写记叙文,要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要有相关的理论、事实论据;写说明文,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杂文,要能写出比较幽默的语言;写小说,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学生不是文体专家,因此高考阅卷时要求不是特别高,但基本要求应该达到。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研究话题中的引导语。这几年作文题目都是一段材料或故事,然后是引导语。考生往往重视故事和材料,忽略引导语、提示语,其实引导语中有非常丰富的信息,把握好了就容易写下去。而写记叙文最关键的是选一个适合写 800 字左右的材料。

  最后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

创新作文 篇2

  “乒乓乒乓”!厨房里响起了吵杂的声音。“嗨,女儿,你能不能安静点儿呀!吵死了。而且你在厨房捣鼓了这么久。到底捣鼓出个结果没?”妈妈终于忍受不住这吵杂的声音了。

  “哎!老妈,你就再忍受一会儿吧!”说实话我也受不了这声音,但没办法,老妈那厨艺真是不敢恭维,煮什么都能一个味也是没谁了。趁着星期天亲自下厨摆弄下,虽然我也是新手一枚。我一边手忙脚乱地准备食材,一边回答妈妈的问题。

  好不容易准备好了,我用一些酒泡着老爸早上刚买回来的鱼,先把这鱼“泡醉”再说,然后再打几个鸡蛋,快速度打出来的蛋圆滑又有光泽,很好。

  啊哈!不过一会儿,鱼泡好了,往锅里倒油烧热,把醉熏熏的鱼儿放入锅里,立即酒味飘香,这是第一步创新曲:醉鱼飘香!煎好拿上来用几根烧烤时用的竹签,从鱼的嘴巴往下插到尾巴,固定好。

  这道菜已经完成了一半了,我看着这“站立”的鱼,一边不住点头一边想,在露出鱼嘴巴的竹签上插上我切成一个个圆形的炒蛋,不就成鱼吐出来的泡泡吗?第二步创新曲就是这个啦:醉鱼吐泡泡!

  最后一步,放一些“水里的海草”——几片青菜叶,哇,一道香喷喷的醉鱼汤终于创新成功啦!“哈哈,我真牛逼啊”!看着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醉鱼汤”,我不禁自恋起来。

  “唉哟喂!我的乖乖,女儿啊!这道菜你还要花多长时间啊”?厨房外,妈妈的声音把我从自恋中拖出来。对呀,现在还不到自恋的时候,赶快把这道菜端出去吧。“老妈,来喽!看一看尝一尝啦!”我端着盘子喜滋滋地来到妈妈跟前。

  “哇,女儿你好厉害啊!嗯~!味道很好呢”!老妈看了看外型又尝了尝味道,不住地赞叹。

  嘿嘿!看来我这次创新真得很不错呢!下次一定再来创新一次!让老妈再次大开眼界。

创新作文 篇3

  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纵使是文人志士也在新文化运动中迷失方向,于“抛弃旧文学”中走向极端,甚至郭沫若大师亦公开批判国学大师陈寅恪,似乎要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均付之一炬,依其所见,似乎创新便是“不破不立”,便与传承相对立,但我以为,创新自寓于传承。

  传承,并非狭义上的继承,其本就蕴含了扬弃的智慧。孔夫子“述而不作”,其所传述的先人的智慧,同时弃其糟粕,此等选择过程本就是一种再加工,并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所谓创新,本就是厚积之后的薄发,本就是薪火相传之后的水到渠成,二者从未对立,相反,创新始终寓于传承之中。

  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大家于传承的瀚海中披沙拣金,而同时孕养于传承之中的创新之思想终得以璀璨于人类群星。艾略特诉诸古典,传承从但丁到德莱顿的传统,他的次次创作都是对古典文化的再致敬,营造出陌生的美感,如晨钟暮鼓般唤醒人们内心“没有雨只有雷电”的荒原;木心远赴异国却仍凝古典文化于心,于传承中融汇中西,其“文学嘉年华”之创新思想便于传承中应运而生……当传承的文化弦诵不绝,寓于传承中的创新自然会从一代代人追本溯源的思索中、孜孜不倦的完善中喷薄而出,创新方成为其创新。

  然而,厚黑学和致富秘籍畅销的当下,无数人急功近利,无数抛弃传承的“标新立异”堂而皇之戴上“创新”的面具,进入公众视野。君不见,各种架空文学横空出世,“创作鬼才”层出不穷,然而,未经传承孕育的“伪创新”,带来的雷点频出,以致贻笑大方。更有甚者,假借传承的包装,如“气功大师”王林,欺骗乃至危害大众,不仅可笑,更为可怕,是为荼毒社会之蛆虫。由此可见,一旦失去传承的文脉滋养,所谓创新,不过是跳梁小丑,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因此,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创新寓于传承,我们将拒绝抛下一切的天马行空,也不再会有“焚书坑儒”“打倒孔家店”如此摒弃传承的悲剧。我们将有更多的白先勇,于对昆曲的深刻传承与解读中,方迸发出艺术创新的灵感,使“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余音绕梁;我们将有更多人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中窥见人性的渊薮,从传承之泉中采撷寓于其中的创新。

  “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卡尔维诺如是说道。我们本身处传承之中,让我们于传承中创新出自己的历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angxin/40578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