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节的记忆作文5篇

春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下面给大家分享春节的记忆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春节的记忆作文5篇

  春节的记忆作文1

  春节是每个人所盼望的,然而我也不例外。

  清晨醒来,又听“轰”的一声,爆竹如同飞箭一般窜上了云霄,以听“轰”的一声,爆竹炸了,碎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只只金光闪闪的蝴蝶从天空飘落下来。用打火机点燃引线,鞭炮便苍劲有力地响了起来,“噼哩啪啦”,四周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每个人的心头也都美滋滋的,好不快乐。

  年夜饭是每个吃货都喜爱的,丰盛的一桌大餐让人垂涎三尺,美味的糖醋排骨,香喷喷的炸年糕等众多美味佳肴,使每个人都阻挡不了美食的诱惑,一家人其乐融融,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拿起筷子,我首先夹了一个排骨塞进嘴里,丰满的汁水在牙间环绕,舌头贪婪地吮吸着,真是一个小吃货。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起收看了春节联欢晚会,优美的歌声让人心情舒畅,搞笑的小品也让人开怀一笑,精彩的联欢晚会加上香气四溢的菜肴,使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年”的味道。

  当然,贴春联也是必不可少,我先将春联拿出,在反面粘上胶水,恭恭敬敬地巾在大门的两侧,我再上横幅“马到成功”,寓意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贴“福”字更是讲究,将“福”贴倒了,人们见了总会说“福倒”了,代表福气到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要好好把握。

  自然,走亲访友和收红包也是必须的,每得到一个红包,看到里面几张红钞票,心中就激动万分,在这里,我恭喜发财,新的一年“一鸣惊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窍玲珑,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

  春节的记忆作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瞧,妈妈和我也回到建昌婆婆家。

  来到街口,我远远地看见到处都是红色: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红对联,红福字;来来往往的人们有说有笑,在街上挑选年货,买烟花爆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到婆婆家,我们就忙里忙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年夜饭作准备。今天,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妈妈、阿姨、姨父、婆婆、公公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富多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饭过后,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早早地吃完了饭,跑到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准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还早,“春晚”还没有开始呢。我、妈妈两人拿起烟花,兴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门,来到大门前。我们把烟花都在同一时间全部点燃。那一瞬间,犹如百花齐放,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把我们几个“创造者”都看呆了!那一瞬间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不一会儿,烟花就被我们放得一干二净了。我们又通宵看完了春晚,一直到凌晨。

  大年初一,我们去大姑婆婆家拜年。一来到姑婆婆家,她就面带微笑地端出茶叶蛋和红枣,一大早我的肚子已经饱饱的了。姑婆婆家养了许多的白兔和小鸡。我热情地说:“我去给它们喂食!”于是我兴冲冲地跑到了小鸡的饲养区,撒下一把饲料在我的脚边,不一会儿,小鸡们都到了我的脚下低头吃了起来。看着这些小鸡我感到十分可爱。转眼到了中午,桌子上的美味一样样端上来。一直到结束我的嘴里都塞满了美味。临走之前,姑婆婆要给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了,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过年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新的一年,加油吧!

  春节的记忆作文3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热闹和喜庆的传统节日,也是最忙碌的节日。

  那是一年春节,我回老家去拜访姥姥、姥爷。一进门,我看见姥姥、姥爷正忙着贴对联。那时我还小,并不知道是什么是对联,就问姥爷:“姥爷,这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呀?”

  姥爷笑着回答道:“这是对联。每年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贴。”

  “为什么要贴呀?”我好奇地问道。“是为了预示下一年财源滚滚,有好的收成啊。”姥爷仍然笑着耐心的解释道。

  我听完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时姥姥拿出了两个大红灯笼准备挂,我也想过去看看,可是妈妈叫住了我,说:“儿子,过来一下,帮我拿下这个。”我跑过去,看见妈妈在贴“福”字,可我发现这个“福”字是倒着贴的。于是我就对妈妈说:“这个字贴倒了。”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福字就是要倒着贴,这是有来历的。”古代有个皇帝,每年都让人帖“福”字。有一年,有个不识字的人把“福”字贴倒了。皇上听后十分生气,就下令把那个人抓起来。有一个太监连对皇帝说:‘皇上,这不就是代表您的福到了吗?不要生气,息怒息怒。’皇上一听,对呀。于是化怒为喜,便立即把那个人放了,并赐他一些金子,还下令让每年都要贴倒‘福’。于是这个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好了,你看姥姥正在剪窗花,你也去吧。”我听了后,十分高兴,就飞快地跑进屋里。

  果然正在剪窗花的姥姥看我来了,就让我坐下,看她剪。她那娴熟的动作,我十分惊讶。一个老人居然能剪出这样的窗花来!我对姥姥说,“我也要学。”姥姥答应了。我开始听姥姥讲动作要领,“先在中间剪一个小洞,再用剪刀把边剪成波浪形,再用剪刀修饰里面的小花纹,注意不要剪到小洞,否则会断的。”姥姥边说边做,一下子就做完了,我也拿起剪刀开始学着姥姥的样子,我一下子剪完了,我得意极了,可展开一看,却断了。我脸红了,但没有放弃在而是一直不停地做,重复姥姥的样子一遍,两遍三遍……终于在第十遍时有模样了,我高兴极了,立马把它贴在了我卧室。

  做完后,已经是正午了,姥姥去做饭了。我吃完后,就和小伙伴去玩了。

  这个春节真是快乐、喜庆的节日啊!

  春节的记忆作文4

  十一长假一过,转眼又快到年底了,我们的传统大节春节,也越来越近了。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期待的春节,每一代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时代气息的春节。

  爷爷是出生在五十年代初的新中国。据他们那一辈讲,那时候的春节,是他们最盼望的日子。他们小时候很穷,吃不饱,穿不暖,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才有好东西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这是他们当时生活条件真实的写照。吃就更不用说了,有上顿没有下顿的。但是不管再穷再苦,到了春节,他们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穿上最新的衣服来迎接春节。杀鸡宰猪,贴春联、打年糕……其乐融融,满脸的喜悦都融进了年的气息。

  爸爸是标准的70后,那时的生活条件明显有了改善,家家户户都基本住进了楼房,西湖牌电视机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年三十那晚,一家子都会聚在一起,一边看着热闹的春晚,一边吃着团圆饭。虽然电视机是黑白的,但人们脸上的笑容,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我是生在花丛中,长在蜜罐里,幸福的一塌糊涂。一到大年初一,我就穿着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带着礼物给长辈们拜年,还收到很多长辈给的压岁钱。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味。虽然现代城市高速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地铁动车、平板电脑、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但是人们追求朴实、热烈、喜庆的春节却一直没有改变,依旧那么执着,那么期盼。

  希望在这幸福的生活条件下,教育我们每一代人,珍惜美好的今天,传递正能量。将春节丰富的民俗文化,及人们渴望团结和谐的生活方式传承下去。

  春节的记忆作文5

  小时候的春节,长大后的春节,在我的记忆中都是美好的。

  今年的除夕,人们还在最后的忙碌,有的剖鱼、有的杀鸡,有的宰羊。大街小巷早已披上了红色节日的盛装,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中国结;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了大大的福字,对联、窗花,把房子打扮得像一个个俏姑娘,祖国各地,沉浸在一遍喜庆之中。

  妈妈告诉我在满桌的佳肴中,有两道菜是最有寓意的,一道是红烧鱼,预示着我们今后生活红红火火、年年有余;还有一道是肉圆,预示着一家人吉祥美好、富贵团圆。全家老少围在大圆桌上,边吃边互相道贺祝福,干脆响亮的酒杯互碰声,蕴含着来年的事业能兴旺发达。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生活会美好灿烂。吃年夜饭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连绵一片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就缠着爸爸陪我去放鞭炮。我们拿着精心挑选的烟花朝屋外走去,我们来到一个空旷的地带,那里早就有人在放了。我拿着自己买的鞭炮,我把它立好在地上,先打燃打火机,然后我蹲下点燃它,我就捂住耳朵飞快地向安全地带跑去。当我跑到安全地带时,它已经疯狂地旋转起来,最后“轰”地一声响起来。

  然后我又拿了一个又长又细的神鞭。我拿着安全的那一头,我伸长着手臂请爸爸帮我点燃另一头,我看着神鞭放出金灿灿的星火向周围放出,我不由自主地在原地转起圈来。那些星火像一条龙不停地围着我转。同时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

  这天晚上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欢笑声,烟花爆竹声彻夜不绝。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我可以有更大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njie/14824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