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除法的含义》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除法的含义》说课稿范文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除法的含义》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法的含义》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除法的含义》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二节课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的例4,教学核心内容为理解除法的含义。除法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一种运算,本单元第一节的3个例题都是在探讨“平均分”,已为本节做好了铺垫;本节课之后紧接着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建立在“除法意义”基础上的教学,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以后再深入地学习除法,都必须首先弄清楚除法的含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另外,从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弄清楚除法的含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以及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标要求: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探索除法的含义,我把三维目标定位于: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

  “分一分、摆一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说一说”语言描述平均分;“想一想”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想一想、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圈一圈、填一填”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法

  因为强调学生的经验,强调探索,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强调交流合作,强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做、思、说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对学习数学更有积极性。

  1.“分一分、摆一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2.“说一说”语言描述平均分;

  3.“想一想”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4.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说学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不断探索,得出除法的含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需要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解决问题需要多人智慧,群策群力,也需要相互协作,增强与人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健康健全人格,对于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应该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所以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有些问题上独立汇报,而有些问题则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

  “说一说”学会描述,培养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说设计,说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也就是用符号来表征,暂不涉及除法如何计算的内容。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四步走:

  1.根据小精灵的提示,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2用语言描述平均分

  3.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4.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

  具体如下:

  1.导入时比纪律奖纸船时引发的认知冲突,大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设计,都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又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然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了充分准备。

  2.让学生创造算式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3.在认识除法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4.通过小猫分鱼的练习,及时巩固除法概念,并通过讲15÷5=3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渗透模型化思想。

  以上是我对《除法的含义》这节课的解读与设计,完全按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感受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建构起除法模型,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除法的含义》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其次,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是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同时我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学习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新课标中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导入是以和学生谈话的形式进行的。

  师:同学们,上个周末你们去哪玩了?玩什么了?

  生:……

  师:那你们玩的一定很开心,老师上周末去了公园玩,并且还看到了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那他们在干什么呢?让咱们一起来瞧一瞧吧!

  出示情境图,师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能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

  师逐步引导学生叙述图意:有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可以坐几辆车?这时,师追问:可以坐几辆车呢?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说出是3,也有的学生一时间答不出来。师会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来验证或探究这个答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用学具来代替摆一摆)。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再指名几位学生来说一说是如何分配的。然后,师进行总结:把6个圆片或小棒每2个一份进行平均分配,分了3份。所以,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2人坐一辆,可以坐3辆车。这样的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出示:6÷2=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先强调“÷”叫什么?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这个符号,到时候让这一部分同学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读一下这个符号叫“除号”。师再领大家读一遍。师问:那除号怎么写呢?让同学们举起右手一起来写,先写一个横,再上面写一个点,下面写一个点。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读一下这个算式“6除以2等于3”。最后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有几个小朋友?每辆车坐几人?坐了几辆车?”引导学生说出“6个小朋友坐车,每辆车坐2人,可以坐3辆车。换句话说是:把6按每2个一份进行平均分,分成了3份。”

  解决完小朋友坐缆车的事情以后,向学生提出疑问:小朋友打算坐缆车干什么去?可能有的学生说去了这里,有的'说去了那里,最后师进行揭秘:原来小朋友们打算去熊宝宝乐园,正巧赶上熊妈妈在给小熊们分苹果了。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熊妈妈打算给宝宝们分多少个苹果,每个小熊分几个?分给多少只小熊?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算式。将个别学生的算式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对做正确的同学给与奖,对有错误的学生进行集体订正。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的含义。这里,我充分利用新课标提倡的理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这两个问题都是让学生体会按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提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通过两次解决问题,使学生们的心理有了小小了成就感。这时,应该继续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这会更有利于他们对以后只是学习的积极性。

  师:既然你们已经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了,现在也来替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这里有六枝铅笔,想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呢?

  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的分一分,再找几个小老师代替老师来平均分铅笔,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分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给小老师进行嘉奖。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个分的过程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时学生们能根据已学的经验可以很容易的说出算式。师进一步导入,曾经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他们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那除法算式的每一部分有自己的名字么?有的学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很可能会说出他们的名称。“除号前面的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叫除数,等号后面的叫商”。集体在读一读,互相考一考。最后,再一道学生说出这道算式的含义。

  学生帮助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那这时又有新的问题出来了,“这些小朋友在这里分铅笔,那其他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出示情境图,“原来他们来参加劳动来了”(这里要渗透一些让学生有热爱劳动的意识),

  新课标中调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把学生的答案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提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强化对比,加深理解

  讲到这里,除法的两种含义已在具体的情境中展示出来了,现在我要通过这两道教学例题进行比对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回忆,小朋友坐缆车问题是怎么解决的?(6÷2=3),老师分铅笔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6÷3=2)。

  教师再将这两种不同的平均分过程用小圆片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他们分的过程和结果,体会他们之间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来区分除法算式的两种含义,也就是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来引出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

  这里用多媒体与学学科进行整合的一大亮点,很生动,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它们之间的不同,进一步去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四)、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里我将课后想想做做1、2题以印在卡片上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联系,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最后集体进行订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ang/34777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