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职心理健康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职心理健康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心理健康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心理健康说课稿范文1

  一、说选题和选材的依据

  中职生处于青年前期,人际交往开始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他们的主要人际关系是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与老师的关系上不会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同学关系有时超过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并由此获得了安全、尊重、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由于没有考上高中,中职生在家长的责怪、亲朋的惋惜下,心不甘情不愿地进入职校;再加上目前人才市场供应失衡、就业压力大等,这让不少中职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与同龄人和师长交往时,人际关系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容易发生交往困难,比如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里,不愿与考上高中的老朋友来往,自我封闭,怕与人交往,或者自我心理设防过重,与新同学沟通困难甚至相互对立;另一方面又注重“友谊”,崇尚“义气”,难免益友、损友不辨,甚至“拉帮结派”。比如不忍拒绝好朋友的邀请,尝试吸烟、早恋、群殴、去网吧玩游戏甚至赌博,最后不能自拔。

  许多班主任反映,中职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亟待提高,父母说话重了一些就离家出走,老师管教稍严一点就出言不逊,学生之间常常因为谁在谁背后说了谁的坏话、谁泄露了谁的隐私而闹矛盾,因此十分有必要在人际交往中帮助中职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二、说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大多中职校都把“学会做人”作为中培养目标的核心,中职学生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他们内心渴望和同学交往,但是实际生活中又不懂得怎样交往,往往会出现困惑甚至障碍。

  由于独生子女的身份和初中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职生普遍缺少同龄交流伙伴,喜欢通过QQ、MSN、E-MAIL、手机短信等现代网络联络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有的交往对象还是虚拟世界的陌生人,缺乏真实的人际交往历练,也使他们不喜欢不擅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形成自卑、猜疑等人际交往障碍。

  90后学生421的家庭教育模式,导致他们大多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顾及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往往会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我认同,容易产生嫉妒、偏激、报复心强等人际交往的障碍。

  本课利用调查、活动、视频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分析与同学交往存在的困惑与障碍,并通过学生体验、讨论以及老师引导、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发现一些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争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人际交往的奥秘。

三、说本课的亮点、特点

  (一)本课的亮点:

  1.在情境中感悟。以“动之以情”为突破口,通过调查、活动、视频等多种形式,设置符合课堂教学所需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去参与、感悟、分享,引发内心情感的触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习效果的升华。

  2.在实践中锻炼。以“在人际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为主旨,布置同学完成一个相关的调查任务,还特别设计了人际交往的体验活动和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切身体验什么是人际交往,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本课的特点:

  1.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源于中职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与同学、老师、父母的人际交往现实,课前完成一个调查任务、每人调查四位同学,配合活动、训练,能有效地指导他们未来的生活。

  2.以学生发展为本。

  针对中职生人际交往的实际设计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在课堂中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助人自助的教学目的。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

  2.了解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能。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

  2.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困惑与障碍。

  2.能够主动与人交往,拥有稳定的情绪状态。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2.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并运用于日常生活。

  (二)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六、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七、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播放周华健的《朋友》,引入课程主题……友谊。

  2.提问:“人为什么要有友谊?”,引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重点讲述爱的需要即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说明人是社会的人,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满足个体爱与尊重的需要。

  (二)人际交往的体验:

  1.进行“囊中失物”活动,体验人际沟通的方法。

  通过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同学之间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时,通过尊重、理解、宽容达到共识,并有效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2.展示课前调查——“人际交往障碍”的结果。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出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观看视频《亮剑》片断,引出人际交往的倾听、赞美、沟通、互助的技巧,重点介绍倾听的技巧。

  (三)人际交往的训练:

  1.进行“听与说”活动,练习倾听技巧。

  (1)请学生分享活动的感悟。

  (2)根据学员的表现来评价哪些表现是好的倾听。

  (四)课堂小结:

  1.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障碍及原因。

  2.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

  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拓展训练的任务:

  (1)编排校园心理剧。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友情为主题,选择一个视角,比如同学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的某种障碍,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皮格马利翁效应”活学活用。

  找一个你最想与之改善关系的人,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主动与对方交往,看看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ang/34778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