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美术类书籍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美术类书籍的读书笔记,欢迎借鉴!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1

  我阅读的是《美术》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有关美术教学的文章,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对有关欣赏课教学的文章进行了重点的阅读,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一些方法。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

  书中说,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回想起以前上过的欣赏课,不正是缺少对美术欣赏课的重视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才使欣赏课变得索然无味。

  根据书中的教学理论方法,在本学期,我设计了《奇特的视觉图形》欣赏课,书中说到,没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往往很难上好欣赏课,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灌输,学生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学生的吸收率都将是很低的。于是在本节课中,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有备而“赏”,通过收集资料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看课件,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身边丰富的形形色色的世界中,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画面中的色彩、造型中细细的体味,学生兴趣浓厚。

  书中说,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体验作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全方位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欣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议,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让学生动手用图形卡片拼一拼的环节,来进一步感受色彩和造型。

  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地调动其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记忆,并使他们的感觉、想象、情绪相互协调发展,才能表现出对美的主动追求,发现和创造。在本节课中通过看、说、拼、论等环节,让本节欣赏课生动起来,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读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吸收新信息,取长补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2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20706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