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4

  用历史的距离丈量历史,以文化的角度审视文化,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用他的一生走遍大江南北的经历,为我们讲述着这深奥的道理。

  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一句句的教诲,铭记在心……

  生态文明!人们走过了多少文化的弯路,终于灰头土脸、青头紫脸地重新抱住了它。山河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只有在山河中找寻人生的路,才能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文化的嶙峋一角。

  一代又一代的君主帝王争夺这河山,争得头破血流,最终还是败给了生态,一次次的无奈迁徙,一次次的荒野开拓,又一次次炊烟升起,帝王们的雄心壮志,无论如何,还是会败给这自然的力量,气候、环境的变迁,没有人能阻断,在这自然之前,人类是那么渺小,渺小到微不足道。人们按照自然的指示,生存,繁荣,一切的战争和侵略,最终还是漠于这天地之间。

  跟随作者走进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布满足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跟随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词汇,震撼心灵的文字伴随着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人们总想着去违背天地意愿,从远处看地球,发现蝼蚁般的人群在星球中跨海侵害同类,是多么无趣,观察山河的大地的脸色和眼神,偶尔抬头看天,猜测宇宙是否把地球忘了。忘了就好,一旦记得,便会发生一系列骇人的灾难,因为那是对我们粗鲁的惩罚。

  “报纸上说我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走,不为那终点,只为这已划下的曲线。走,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我愿一直走下去,为了在文化的旅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了寻找那一切美的本源。

  只有走过万里长路,才能真正读懂自然这本书。我愿跟随者余秋生先生慢慢的走,一直走下去。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5

  太多的赏析都不讲,只管在字里行间去体会与思考。

  一、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初遇这本书,是在大二的现当代文学课上。书上是这样写的:

  “……将自然山水置于人文山水的层面,从中再现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挖掘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

  这不是一般的文化评述,而是在知性与感性的双重作用下,抒发审美文化的人文意义。当山水风物的文化内涵在余秋雨的“启封”下奔泻而出,人们领略到的是与山水风物铸融在一起的中国文明的历史和中国文人的命运。”

  “旅”,便是身体力行。“苦旅”,作为动宾短语讲,苦是形容词作动词,使旅途变苦;作为偏正短语讲,就是苦的旅途。

  我喜欢前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其中的文化,让我们面对山水风物时,能够感受到它的形成与变迁,和文人的命运与理想,都带着波折与心酸。文化,使创造它的人与物变得苦涩。

  文化,本身就带了一点儿苦涩。

  二、

  《文化苦旅》最先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余秋雨先生。 要进行苦旅,余秋雨先生排除万难辞掉了工作,放下了世人赋予他的一切荣誉,转身去探求中国文化的人文意义。且不说结果如何,古今中外的文化学者,亲身到众多文化古迹中考察,却不花一分经费的,实属不多,也实属不易。

  至今《文化苦旅》我只看过一遍,很惭愧,因为我始终认为,好书应该时常拿出来读一读,随着自己的成长,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三、

  新版的《文化苦旅》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也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整本书都是在讲中国,对于我来说,也只有中国之旅的部分,印象最深刻,理解得最透彻。

  中国之旅中,作者把目光放在了文化中最容易被人遗忘的那一部分。余秋雨先生在书中考察的地方,大多是不广为人知的,像天一阁、宁古塔,或者是知名的人、物中,不广为称道的一部分,像苏轼的黄州和我国山西平遥的晋商。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都江堰》,在整本书中的篇幅不算长,但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这就是都江堰。

  就像我在课本中学到的,这不是简单的文化评述,它写自然,写人文,把中国的山水风物和文人融合到一起,抒发自然山水的人文意义。

  四、

  世界之旅较中国之旅相比,就危险得多了。车子被砸,东西被盗,经常发生在作者这一支考察队的身上。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北欧人民生活方式的描绘,饭后,人们坐在街边,手握着一杯咖啡,或与人交谈,或独自看着当日的报纸。那里的人们并不热衷于工作、攒钱和买房,工作就是为了能够好好的休息,好好的享受生活。这和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完全相反,每个月几天的假期,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要是问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答案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可是,孩子们长大后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仍旧努力的工作,为了以后他们的孩子,他们似乎并没有享受到过去父母为他们辛苦工作带来的任何好处。

  这便是文化的差异。

  世界是广袤的宇宙,文化便是星辰。文化没有高低,但都独一无二,不论对于民族还是世界,都是最伟大的财富。

  五、

  人生之旅是最后一部分。也许是我涉世未深,文中蕴含的一些人生之道,并不是都能看懂,都能理解。变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而不变的,是同为中国人永恒的精神:爱国、坚韧、勇敢,正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21429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