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

烦恼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特殊的葬礼》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篇1

  一、说设计理念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材

  《特殊的葬礼》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不辞而别”、“号召”造句。

  3、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经济法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从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渐枯竭,体会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想象出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及游人看到这一情形后的场面。

三、联系实际,说策

  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演示法

  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很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础。

  (2)比较教学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2、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可以让学生围绕“特殊的葬礼”进行质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为什么要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呢?”“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朗读感悟

  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发出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3)查阅资料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充分发动学生查阅资料,开掘这些学习资源,激发nbsp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流程

  略。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篇2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李继东,来自江苏如皋。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特殊的葬礼》。

  这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描写了巴西塞特凯达斯瀑布由盛及衰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破坏环境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环保意识,但对当时、当地的情况还很陌生,必须借助媒体,设置情境,让学生品悟语言,诵读文字,获得思想启迪,增强环保意识。

  针对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设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以及如下教学重难点——

  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

一、设置疑问,整体感知。

  课始提问“为什么说是特殊的葬礼?激发兴趣,师生对话。

二、今昔对比,品悟语言。

  我抓住描写瀑布“雄伟壮观”和“生命垂危”的两个重点小节,循“初读感受对比”、“重点词语对比”、“画面对比”、“配乐朗读对比”展开教学。

三、追溯原因,震撼心灵。

  适度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瀑布由盛及衰的原因,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

四、角色转换,补充悼词。

  让学生当一回总统,转换角色为大瀑布撰写悼词。

五、合唱歌曲,升华情感。

  播放乐曲,合唱《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教学的整合点如下:

整合点1:“朗读”整合。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石”。本课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练读等多种形式,注重交流评价,展开朗读教学。其中,播放录音是“标本”,“教师范读”是“范例”,“学生练读”是“练习”,“交流评价”是“反馈”。这一环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或者说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始,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练读,师生的交流评价融合在一起。通过朗读资源的整合,让学生读通文本,读熟文本,为下一步感悟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合点2:“画面”整合。

“话”——“画”。

  学生朗读文本之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联想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各自与文本相“对应”的“画”,这画有可能不够清晰、全面、丰富,甚至不够准确。

“画”——“画”。

  这时候,教师播放视屏展示大瀑布的雄姿,出示图片展现大瀑布的枯竭,通过对比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学生大脑中的“画”进行对比,产生冲突,使学生大脑中的“画”得到纠正、肯定、巩固和发展,使自己原有的“画面”变得更加立体、丰满,富有个性!

“画”——“话”。

  如何把学生大脑中得以丰富的“画”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话”?我作了这样的设计——面对雄伟壮观的“飞瀑图”你会怎样说?面对瀑布“消亡图”你又会怎样说?这是检验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思维训练,更是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说话训练。这样从“画面”再回到“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对文本的品味欣赏!

  面对瀑布瀑布今昔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对比”这一教学环节。在给“昔日”的大瀑布配乐时,我和孩子们选用贝多芬的圆舞曲《疯狂》片段,在旋律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强,情绪越来越饱满的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中,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大瀑布的雄伟壮观。而后,我和孩子们一起选择悲伤的曲调给“今日”的瀑布配乐,播放中国二胡名曲《江河水》片段,让孩子在凄惨的曲调中悲愤交加、潸然泪下,深深感受到今日瀑布的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其实,选择乐曲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配乐朗读的过程就是释放情感、升华情感的过程。在前后两段跌宕起伏的乐曲声中,孩子们的情感伴随大瀑布一起奔腾、咆哮、哀叹、伤心。音乐、画面,情景交融,这种听觉的强烈对比深深的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

整合点3:“训练”整合。

  读写结合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经。而找准读写结合点则应是读写训练成功的关键。契入点巧妙,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本节课我以特殊的葬礼画面为背景,配以一曲低旋的小提琴曲《沉思》,让孩子们初步感受葬礼上那凝重的氛围。在此情境中,让学生过一回总统瘾,转换角色为瀑布撰写一篇悼词。学生在荣幸之余,感受更多的是责任,是使命,于是学生欣然提笔、一挥而就,悼词自然就真切生动,而令我们不由得拍案叫绝!

  总之,本节课通过录音、画面、音乐等信息技术手段,反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品悟语言文字,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fannao/34788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