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烦恼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3、师: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二、明确任务

  1、读课题,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2、提出学习方法

  三、自学课文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四、细品语言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公园的早晨,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2

  《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

  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教后记:沿用上一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法。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fannao/34849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