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语》教学设计(2)

高二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理解】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以(此),凭借(这一点)。

  为:做。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危险、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导教诲。

  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

  为:是。

  是:这(就是)。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贤:贤人。

  齐:相同。

  内:内心。

  自省:自我反省。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此,在其中。

  其:代词,他们,指“三人”。

  善者:优点,好的方面。

  从:顺从,学习。

  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以为己任: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已:停止。

  【翻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

  然:这。

  后凋:君子不同于凡人。

  【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作为。

  行:奉行。

  其:副词,大概(就是)。

  欲:想要的事物。

  加:施加。

  于:在,给。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理解】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七、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

  2、《每日5分钟》第10课。

  第3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八、总结归纳

  (一)内容小结

  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论语十则》说课稿

2.论语教学设计

3.连续观察日记十则

4.《论语》说课稿

5.《论语》教案范文

6.论语的阅读答案

7.泡豆子观察日记十则

8.草莓观察日记十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erzuowen/348492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