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作文与历史的交融

高考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好的高考作文应勾起学子丰富联想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出炉,各种题目难易不同,角度不同,趣味各异,引发网友评头论足,也激发网友创作激情。新浪教育第一时间针对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设置了一组“最作文”调查问卷,广东作文《胶片与数码时代》荣登“最想写”的作文排名首位,安徽卷作文《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被列为“最奇葩”“最难写”题目。

  《胶片与数码时代》荣登“最想写”作文似在情理之中,胶片与数码尽管属于不同时代的影像留存技术,然而它们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有几个不爱“臭美”、不喜欢于镜头前摆酷摆拍,留下青春年少的倩影?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写作文、也无论作文水平高低,这个话题足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而且,此题凸显历史沧桑感,在用胶片留影的时代,一卷胶片至少需要一二十元钱,只能拍摄三十多张相片;而数码相机无疑开启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新时代,只要相机在手,愿意拍多少就拍多少,使得留下闪光瞬间如同家常便饭般唾手可得。

  安徽卷作文《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被列为“最奇葩”“最难写”题目,丝毫不为奇怪。话题语境毕竟离学子生活现实太远,对于剧本修改的程序不够了解,更为关键是学生阅历有限,很难把握一部影视剧中导演、编剧以及演员各种角色在剧本修改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其实,演员在角色表演中修改剧本内容,不仅涉及到对编剧以及导演劳动的尊重问题,更是牵涉到合作效率问题,除非演员与编剧、导演达成事前协商或者高度默契,一般不主张演员在演戏过程中擅自修改剧本,否则拍戏过程就会给导演造成困难,也给同台其他演员带来障碍,演员拍戏“戴着镣铐跳舞”有其合理性。

  部分省份作文题也各有特色。新课标全国一卷《山羊过独木桥》富有时代气息,这个时代既体现拼搏竞争,亦呼唤包容合作,唯竞争才有活力、因合作而实现共赢。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颇有象征与启示意义,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少年当自立自强的联想。北京卷《老规矩》学生可从移风易俗、老规矩与新习俗等方面展开思考。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具有一种思辨色彩,“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它仿佛给人以暗示,人生中有些目标你需要抵达,这是不自由;然而抵达方式与路径可以有不同选择,这是你的自由。人既需以方式选择彰显自由自主权利,也需要以“不自由”来完成背负的各种使命。四川卷《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能属于他》,身体站起来可以看到远处,思想站起来才能透过表象发现背后的真实。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就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翻版,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风景。其他省市高考题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都有一个共性特征,无论是直接切入生活现象,还是都极富思辨与探求特征,当代学子应该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明理、在思考中成熟、在思考中发现真相。

  好的高考作文题目,表情达意应该具有天然亲和力,不宜曲高和寡绕弯子,应该离生活很近,不宜搞世外桃源,它理当像一个自来水开关,轻轻一旋转,不竭的思想之水就能哗哗流淌……

  高考作文,很多时候蕴含了对考生历史素质的考量。综观历年高考佳作,无不具有较为丰厚的历史底蕴,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和理性思维的色彩,这就是最好的明证。我认为应当重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兼容,以历史素质的提升来支持和拉动高考作文的创新。文史交融,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取得语文和历史学习的双赢。

历史知识——高考作文的一个制高点

  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并不是针对历史学家说的,文学家、诗人乃至社会上的任何人都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精神的养料。政治家参照历史经验治国理政,军事家借鉴历史上的战略战术,经济学家从史中寻找组织生产的依据,平民通过学习历史增长知识和才干,同学们读史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地成了匆匆的历史过客。任何现象都不是永恒的,任何现象又都是历史的。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河,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相似社会现象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叩问历史,掩卷太息!历史消失的是时间,永不消失的是后人对千秋功业的缅怀。作为文化精粹的智慧言论和行事,运筹帷幄的大智大勇,辚轹百代的玉想琼思,解颐醒世的妙喻珠联,都能给人一份明智、巧思和良知。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已拉长了我们与传统的距离,然而永不衰竭的历史长流又无处不在地滋养我们的生活。历史知识愈丰厚,散乱的知识愈容易结成四通八达的网络,使原本某些模糊的印象明朗化,形成清晰的逻辑。如果把一经感悟到的作为进一步思考的契机,锲而不舍地多方探究,那又何愁不能在见解上胜人一筹?因为,历史给了你一个观察的制高点,可谓“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所以,历史知识是高考作文的一个制高点。

 历史典籍——高考作文的主题话语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一些史学名著,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就被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命题作文、供料作文到近年的话题作文,高考作文逐步回归“素质教育”的本质,即跳出恪守文体知识和写作范例的套路,给予考生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个性差异的发展。近几年全国卷作文的话题,无论是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还是2004年获得高考命题权的十余省市的作文题,都是设计一个“指导语”,框定一个较为宽泛的写作范围,让考生自主发挥。这样,俯拾可得的寓言、童话、小品文都可以成为高考作文的主题话语。如2003年的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切中传统文化中社会评价性心理的痼疾,引发考生乃至全社会的深入思考。所选《智子疑邻》语出《韩非子》,曾入编初中语文教材,文字浅显易懂。事实上,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华民族思想的先驱,其传世作品大多言简意赅,一事一理,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火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会在诸如“四书五经”、中外寓言等历史文献的短章中流连一番。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24718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