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哲理短文(5)

高考素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船 鼠

  一只船在海上航行,船舱里藏着一只鼠。

  鼠偷吃船夫的粮食,咬坏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里去。

  鼠有鼠的办法,它使出看家本领,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里去,而且还要把船夫的粮食也搬到洞里藏起来。

  这只鼠没有想到,它在船底打洞,不仅毁了船,而且也毁了自己。

大家与一个人

  她说: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人就敢管咱一个县,开始我不信,现在有点相信了按事先约定,旅行社的中巴将于下午1时离去。发车时,却有三个人迟迟不归。一车子人一直等到2时半,失踪者总算出现了,每人骑一匹马,由哈萨克族小孩牵着,优哉游哉。原来他们的迟归,只是为了贪玩。

  大家松口气,准备出发。不料那三人下了马,和导游打个招呼,就旁若无人地钻进路边的一个小饭馆。人们震惊了,愤怒了,这么晚回来,还好意思吃饭素质太差谁去说一说,快开车吧,太晚了不安全,尽是盘山道,车翻了大家一起玩儿完,谁也跑不了。

  愤怒了半天,只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女人独自下车,前往交涉,其他人则留下来继续愤怒。

  北京女人进了饭馆,试图阻止那三人点菜,建议他们买点干粮带走。未遂,向导游和司机求助,也未遂。导游、司机看来与饭馆老板很熟,他们伙在一起,劝北京女人不要着急。

  北京女人言词激烈起来,其关键词有信用、权利、做人、回扣、大家,等等。迟归者中的一个冷冷反驳道:“大家都没说什么,你一个人就代表大家了”北京女人满脸通红,疾返中巴搬救兵。谁知大家不肯当救兵,只是在车内嚷嚷一通,算作一种远距离的声讨。北京女人进退失据,在阳光下傻傻地干晒。3时,迟归者吃完饭回来,车上的人适时转了话题,谈起奶茶和伽师瓜。中巴启动时,北京女人突然出人意料地提议,由迟归者向大家道歉。全体游客一愣,当即鸦雀无声。汽车闷闷行进,有人小声说:“得了,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一些人随声附和:“那是那是。”

  北京女人冷笑,自言自语:“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人就敢管咱一个县,开始我不信,现在有点信了。”无人接话,几个八九岁的孩子困惑地看着成人。中巴改换低档运行,地势陡峭起来。

创造时尚的人

  有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的时候,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有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了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儿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城里的女人正因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都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的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亚洲。

  许多时尚的东西,并非是富人创造的。而恰恰是那些很不起眼的小人物或干脆就是一些穷人的无奈。这些时尚的发明,开始时,也并非都是什么乐事,而往往正是来自许多人的苦涩命运。

从哪一头吃香蕉

  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开会,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访谈节目,一个美国在华的女投资人说了让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她的话,给我启发,世界上许多事,元首间的大事,人与人相处的小事,有许多都是与这个“从哪一头吃香蕉”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各持一端,也许都有道理呢一个人也很难让自己改变剥香蕉的方式,如果已经是一种习惯。一个戒烟的人,他戒了一天烟,难受极了,他想:“我才戒了一天,就这么难,天呀,假如我还能活1万天的话。还要受9999天的罪,算了吧”这戒烟者是个失败者。换个想法:“我第一天戒烟就成功了,真不错假若我还要活1万天的话,坚持下去,后面的9999天就从成功开始,多好”这个戒烟者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烟瘾。

  阻碍我们改变剥香蕉方式的原因,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弱智与近视。遇到难事,先试试换个角度去想。这其实是个最简单的道理:香蕉是可以从两头吃的。

放下石头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它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

  “该放下。”

  “那为何不放下呢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大师笑了。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至高峰。

盖房子与人生

  唐明皇时候,安禄山叛乱,唐室将垮的政权,等于是郭子仪一个人打回来的。在历史上,唐代将军能富贵寿考的,只有郭子仪一个人。他退休以后,皇帝赐他一个汾阳王府。在兴工开建的时候,他闲来无事,拄一支手杖,到工地上去监工。他吩咐一个正在砌墙的泥工说,墙基要筑得坚固。这名泥水匠对郭子仪说,请王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都是当泥水匠的,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了的。郭子仪听了他这番话,拄着杖走了,再也不去监工。这个泥水匠讲的,是祖孙三代的实际经验,而郭子仪听了以后,就想透了人生的一个道理,更通达了。

  我们再看看唐人的两首诗: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池,古槐疏冷夕阳多。———赵经汾阳旧宅诗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诗上面两首诗的词句都很简单,但包涵的意味却发人深省;比起“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如何?

  古代人和门的关系说明什么

  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个“下马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楚国人不肯自认小国,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始谈判就吃了败仗。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道理可谈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城小,城门也小。门以国为准。这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贵宾来到,大开中门迎接。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是从侧门出入,先是到门房挂号等候。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中间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只有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不出状元,就不能开正门,无人走这“状元桥”。门的大小一直是和进出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不出状元,地方等级就低。

  现在北京大学的大红门是原先的燕京大学修的,仿照“文庙”的格式,不过“状元桥”上走的人不限于状元,中门大开,人人可进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sucai/37382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