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信息技术说课稿(2)

高一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2)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图像的加工》,内容分如下四个部分: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又分三方面)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粤教版的《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整本教材贯穿2个作品,一个是《快乐的校园》,另一个是综合活动部分的《社区环境保护》。本节课前面的内容,都是为这两个作品在理论和素材方面做的铺垫,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实例的制作过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掌握利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制作背景图案的技能。

  ②学生应该灵活地运用Photoshop中的渐变工具和文字工具。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和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界面的基本过程。

  ②掌握存储制作结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会在学习中领悟制作过程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用Photoshop制作界面的过程,以及灵活运用工具对作品处理。

  难点:制作中对审美的把握。

二、教学方法

  1、教法的运用:诱导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2、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展示几幅图像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快乐的校园》主界面,请同学们谈一下感受。学生说完感受,教师总结。这么有趣、美丽的图片是用什么软件,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Photoshop软件,以《快乐的校园》主界面为例,学习4.3《图形图像的加工》。(诱导法)

  (3分钟)

  2、介绍如何启动Photoshop软件及窗口布局。(2分钟)

  3、作品的制作过程

  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流程。

  新建文件——背景制作——文字效果制作——图像存储

  (1)新建文件(2分钟)

  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做。参数可参照教材56页图4—6。

  (2)背景制作(这部分为二步完成)

  第一步:

  教师演示:

  新建图层——选取颜色(前,背景色)——使用渐变工具(线性渐变样式)——填充图层(上下拖动鼠标)。如58页图4—9效果。(演示法)

  学生操作第一步。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通病,要及时进行全体纠错,然后再让学生实践。(5分钟)

  第二步:

  选取颜色(前,背景色)——使用渐变工具(径向渐变样式)——设置属性——多次填

  充(拖动鼠标)。

  "滤镜"——"扭曲"——"旋转扭曲"

  "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具体过程学生参照教材58页(2)——(5)完成,最终效果见教材59页图4—12(b),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也可参考"帮助视频2"完成。(5分钟)(协作学习法)

  (3)文字效果的制作

  有上几步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可参照教材61页(1)——(5)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参照"帮助视频3"。(8分钟)(自主学习法)

  (4)图像的存储

  文件——存储为(类型选PSD格式)——用自己的名字做文件名(1分钟)

  4、任务布置

  制作名片:

  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动手设计一张名片。

  素材同学可以上网收集。

  学生操作(12分钟)

  5、上传作品(2分钟)

  6、评价

  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让其他同学评价,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修改,对独道之处给予表扬。

  7、小结: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5分钟)

  8、布置作业

  把没完成的作品完成,做完的.同学加以修改。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3)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X》。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大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多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XX是选自XX人民教育出版社X年级X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X单元第X课的内容。而本套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编写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本套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认知工具,在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任务驱动、学得有趣、教的轻松”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导,以任务作驱动,注重学习方法的策略引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学习其他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教材在整个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XXXXX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熟练运用。

  ②学习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学习这个的乐趣。

  ③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通过在XXXX操作的过程中体验XXXX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我将采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用活动任务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够专注,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此种可能性,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系列的小任务、小活动来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适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说教法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X,主要目的是要让学会XXXX的操作方法,属于实践技能课,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以讲解演示法、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前面我已说到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通过上述教法,本节课还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为辅的方法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上一节课的布置的活动任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演示

  结合导入新课时所讨论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出一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习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看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做出一样的作品,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下制作这个作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后再利用教学控制软件将刚才讲解的制作方法在电脑上给学生现

  场进行演示,演示的节奏要放缓,让学生能观察更仔细。最后,根据作品和演示过程给学生安排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操作。

  3、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刚才的示范操作,再结合本环节安排的活动任务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完全掌握后再自己单独或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去探究其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并随时进行指导。

  4、展示交流

  经过前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教师抽几名学生在教学控制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其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5、评价反馈

  这个环节其实和上一环节是紧扣的,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后的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尤其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着重点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6、小结

  简要的总结下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操作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7、课后活动

  根据本节课学到的技能,结合日常生活,适当给学生安排几个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取和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而这个就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2.信息技术excel说课稿范文

3.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4.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5.信息技术说课稿

6.信息技术说课稿

7.Frontpage的信息技术说课稿

8.信息技术《下载文字》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yizuowen/348376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