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孔繁森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孔繁森》观后感500字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孔繁森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身为一名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的根本性质。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无私奉献的光辉。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专门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可当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艰苦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这我们可以忘记,可以舍弃这样的精神。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长大后我们应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党员《孔繁森》观后感600字

  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贫苦家庭,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在拉萨工作几年后,于1993年4月4日调往阿里地区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地区的环境极其恶劣,海拔高空气稀薄,温度常年低于零度,人烟稀少,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孔繁森就是在这样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洒下他的满腔热血!

  到任后,积极听取干部意见、带领干部们走访村民的家、给孤寡老人治病带去温暖、到兵站与战士们合唱。雪灾严重,妻女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因病住进了医院,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探望,而是继续投身在救灾的工作中,直到灾情减轻才到医院探望自己的妻子……这些无不体现了孔繁森无私奉献、无时无刻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然而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干部却在赴新疆考察的途中车祸身亡,让人扼腕叹息。

  看完这部电影,再加上自己在网上查阅关于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事迹,我觉得我真的很渺小,为大家付出的远远不够,自己受的苦远远不足!试问有多少人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远赴西藏,在那恶劣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孔繁森同志意识到西藏人民需要我们共产党员的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在那次雪灾中,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群众,其次再保护牲畜。他把群众的情绪稳定,再团结群众把损失减到最少,最后成功抵御住了这次灾难。

  我还认为我应该学习他那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精神。雪灾中,他不忘在水深火热的群众,没有第一时间赶去探望从家乡远道而来的妻女。他是真正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了解到山区的教师很久没发工资,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工资捐了给她。他到孤寡老人家,为老人暖脚,这让老人得到久违的温暖。党员和群众就像鱼和水,谁都不能离开谁,只有明白这个道理,党员才能更好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孔繁森同志有太多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作风,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需要学习完善的还有很多,我立志以孔繁森为榜样,学习他那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以他的名言作结束语: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1000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