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起跑线观后感2

  几天前在安幼的群里,李镇西老师给大家推荐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当时在忙别的没在意。昨晚临睡时偶然想起,在网上找到后想说看一会,看不完明天继续。结果看后便收不住,一口气看完,再看时钟,已是凌晨近2点钟。

  片中的很多场景和我们很相似: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渴望自己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焦虑的家长,潜规则,为了上好学校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等等。所谓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无所不用其极!

  理解并同意为了自己的孩子争取优质的教育环境的心情和行为。但是觉得不能为此而丢掉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质,就是“正直和良知”!当社会资源有限而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时,正直和良知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正直和良知都消失殆尽,我们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究竟何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社会一定会走向更加的不公平!

  拉吉夫妇作为富足的中产阶级,为了自己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不惜装穷人,花钱伪造资料,占用贫困人群孩子的入学名额,最终达到目的。如果事情顺理成章的发展下去,他的女儿会怎么想?原来这个世界可以用谎言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长大后一定也会做出类似的事情!周而复始,代代相传,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难道不是正在重复做着上面的事情么?有句俗话“人在做,天在看”,这里我想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孩子前途送礼拉关系的时候,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自己职场或单位的升迁勾心斗角时,孩子在看!当“厚黑学”成为我们处世规则的时候,孩子也在看!于是,孩子长大后,便成了今天的我们!我们今天社会所谓的太多问题,不正是我们亲手制造的么?

  真正的教育真谛,体现在片中结尾处,拉吉问自己曾经焦虑的妻子:“让女儿上公立学校,以后不是就成为我这样的人了吗?”妻子回答:“我就是要让她成为和你一样的人”!

  拉吉是什么人?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拉吉在表演台上宣布自己的女儿退学结束讲话后,有几个人想鼓掌同意,但经过家人的示意,最终没有人支持他。其实也说明了现实情况,绝大多数人会为了自身的目的选择顺应周围的伪善,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应该说在现实中,拉吉夫妇这样的人是很难出现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挑战周边固化的习惯思维,结果将会是很难的!但应该确定的是,我们应该褒扬这种人,因为我们需要这种人。只有这种人多起来了,美好才会随之而来!

  再多说两句,印度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分给贫困家庭25%的比例,我们的贫困生可以进入名校的比例有多少?如果无法进入印度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可以上公立学校的,这意味着贫困家庭也是不会失学的,我们的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弟又如何呢?印度公立学校的老师工作可以那么投入,我们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的爱足够么?。。。

  当然我们也有闪亮的地方:比如服务于打工子女的北京四环游戏小组,陪伴景颇族孩子成长的乐安东和李旸夫妇等等!但愿闪亮的地方能多起来,闪亮的多了,便可汇成晴空!

  起跑线观后感3

  《起跑线》再度发扬了印度电影触及社会痛点,批判社会现实的优点。与本片沉重的主题不同,《起跑线》用缤纷的色调和诙谐的调侃连接了教育不公、贫富差距、数典忘祖、社会歧视链、子女培养目标和人性异化等主题,结尾的处理让人惊喜连连,讽刺意味十足。

  《起跑线》在叙事手法、镜头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规中矩,故事也简单的很:一对“暴发户”夫妻拼尽全力让子女入学。然而小人物的命运却牵动着整个社会,给观众强烈的带入感。

  《起跑线》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阶级的象征。”又说:“你的女儿是服装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业;而我们家孩子就不一样,出来以后一定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只说英语。”听听吧,这段言语多么的轻巧,好像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自己就应该永远富足一样。

  《起跑线》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为了装富人,去照相馆拍假照片,显摆自己出国旅游。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起跑线》用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毫无根据的鄙视。男女主角虽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却不择手段,以伪造贫困证明,欺骗学校,牺牲穷人入学资格为代价,获得了德里文法学校贫困生入学名额。

  实际上,本片笑料的来源,从本质上讲是夫妻二人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离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坚持认为无论在哪所学校,关键要让孩子快乐,对新鲜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屑一顾。女主则更加实际,与其有一个快乐童年,她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进行高强度超龄学习。总之,一方让孩子遵从个性发展,另一方则注重孩子的服从与认同。我认为这两点完全可以兼顾。我们总说先做人再做学问,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连知识都讲不好,怎么去教做人呢?老师把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则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两头都落空,把孩子耽误了。好在夫妇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在学习知识与阶级教育面前,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做一个健康而阳光的人。

  影片的最后,阳光明媚,男女主角牵着女儿走出校园。曾经他们为了走进这所学校而费尽努力,吃尽了穷人的苦,富人的累,而今天他们走出来却无比的轻松。校园里坐着一批仰仗权势的富豪,校园外则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一对父母能做什么呢,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呢?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幸福罢了。车厢里满是孩子的笑脸,可能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本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而这种寒意,在暖暖的阳光之下,变得更加刺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23192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