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五:《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篇六:《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去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使是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量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智障残疾儿童的关心。不仅如此,学校得知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影屏幕上出现那些智障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师爱的温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在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实在没有理由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我一定珍惜学习,努力学习,为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篇七:《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触!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

  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继续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老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的,多么简陋啊!

  在大结局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

  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农村,让他们可以和我们一样。

  我们看完这个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还处处为他们自己的学生着想!

  【篇八:《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1.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

2.观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

3.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观后感

4.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

5.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作文怎么写

6.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范文

7.一个都不能少的读后感作文

8.一个都不能少影片的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26851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