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作为和谐与美

和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和谐如春风拂面,抚慰心殇;和谐如潺潺小溪,滋润心田;和谐如柳絮飘飞,温暖的人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作为和谐与美,欢迎大家阅读!

作为和谐与美

  【篇一:和谐与美】

  天空的和谐,就是身穿一件纯净的蓝大衣;森林的和谐,就是身披一袭碎花绿洋裙;落日的和谐,就是归鸟与晚霞绘制的一幅最美的夕阳画卷。而平凡的日子,需要怎样的和谐来擦亮,使我们的日子发出钻石般耀眼的光呢?

  用和谐擦亮我们平凡的日子,就是要即使身居高位,也会“取信于民”,创造和谐氛围,让事业更加出色。长勺之战,就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谦逊、善于降尊临卑的人。他不仅接见了曹刿,听取了他的谏言,而且作战时,不固执己见,听从身旁平民百姓——曹刿的“摆布”。鲁庄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虚心接纳“小人物”的建议,不凭主观臆断行事,终于以弱敌强,战胜了齐军。

  用和谐擦亮我们平凡的日子,就是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给自己一个好心情,给别人一片天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共赢共享。有这样一则故事:两匹马分别驮了许多东西一块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一匹马不小心将另一匹马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了那只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马。宽容如水,遇到矛盾时,不锱铢必较或耿耿于怀,款款清凉拂去敌意,两者和好如初,给我们平凡的日子增添了一抹清爽,少去一份尴尬。

  用和谐擦亮我们平凡的日子,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来修复不和谐中的遗憾。童年像一片叶子在树上悄然飘下,只要心中保持童真之心,那片叶子就依然翠得耀眼;在筋疲力尽之时,全身放松躺在绿草坪上,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徜徉在微风中,简单的也是很幸福;漫漫长途,幸福是孤单时一封温暖的信件,无助时朋友的一个微笑,颓丧时为自己点的一盏明灯……

  屈高就下是一种美德,宽容塑造人生的艺术,采摘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用和谐擦亮我们平凡的日子!

  【篇二:和谐与美】

  和谐,指存在各方彼此融合,关系融洽而协调,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可是,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身边,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是那么的不和谐。

  近几天,打开电视,新闻中天天报道说,日本正竭力申请加入联合和常任理事国,韩国等国持强硬反对态度,恨不得韩日两国大战一触即发。前两天,韩国还在与日本就“独岛”事件开展外交斗争,卢武铉亲自发表讲话,说要与日本打“持久战”,韩国民众情绪更是空前高涨,游行,甚至有些人用断指、自焚这种过激行为来强烈抗议。这样的画面我看到后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感觉。自从“911”事件后,几乎无时无刻不威胁着各国百姓的安全,这个世界真的不大和谐。

  再看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形形色色的小事。每天骑车上学,汽车排出的尾气呛人,让人恶心。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我们还要时时提防前面的骑车人,生怕一口痰、一挂鼻涕突然被风一下子吹到身上。看到灰蒙蒙的大气,哪还有什么好心情。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与环境之间是那么的不协调。

  人与人之间同样缺少真情。上学路上,经常看到骑车人之间因一点儿小事而破口大骂,稍微受点伤就死缠住对方不让走。汽车司机抢行猛拐违章驾驶,经常与骑车人斗气。公交车上无论售票员如何叫喊就是没有人给老人或抱孩子的让个座。人情的冷漠、人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不和谐。

  面对不和谐着的一切,我们不禁会问:我们的社会,能不能变得更美?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真情,少一些“尔虞我诈”;多一些无私奉献,少一些自私自利;多一丝善良之怀,少一些阴险之心……整个社会何尝不会和谐发展,高速发展,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人与环境之间多追求一些和谐的音符,人人都树立环保意识,均从小事做起,天空又何尝不会变得蔚蓝,空气又何尝不会变得清新?

  当然,世界各国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少一些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多一些人道主义,多一些民主精神,又有多少人会免于在战火中挣扎,在饥饿中煎熬,在动荡的社会中不安?

  所以我说,让我们追求和谐,为和谐而努力吧。和谐是人间爱的证明、美的闪现。和谐创造美,和谐创造辉煌,和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境界。

  【篇三:和谐与美】

  “和谐”一词,指各方彼此相合,关系融洽而协调。当和谐与美融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

  大自然用不争的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顽石在与心灵的撞击后选择了高山,因为它相信:高山无语,自是一种巍峨。小草在与心灵的斗争后选择了大地,因为它相信:大地无声,自是一种广阔。白云在内心深处选择了蓝天,因为它相信:蓝天无语,自是一种广博。浪花在潮起潮落后选择了大海,因为它相信:大海无声,自是一种深邃。在我们看起来十分平常的大自然,其实正是和谐与美的完美融合——世间万物的关系是那样的协调与融洽。

  长城的美在于其雄浑,壮阔。长江的美在于其奔流到海不复回,它们的美与气势磅礴的中华魂是那样的和谐。兵马俑的美在于其凝聚了历史的精华,它是我们炎黄子孙心灵的交汇,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心灵撞击出的火花!历史文化与每个人心灵的融合亦构成一种和谐,这和谐将美推向了至高的境界!

  自然如此,人呢?无数文人墨客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着这个问题。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承载了中国多少文人的梦。苏轼被贬至此,却没有悲伤,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愤愤不平。他懂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的水,淹没他所有的痛苦与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时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如果说苏子笔下西湖的美源于它与苏轼内心豁达的产生的和谐,那么,苏子笔下旅游胜地海南的美则源于它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相知相融。

  山水田园,是因为有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才显得那样的恬静、怡然。塞外风光是因为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才显得那样的雄浑、壮阔。

  所以我说,自然是美的,人亦是美的,自然之景与人之性情相融合,才是更为和谐、完美的境界——那是诗才有的境界。朋友,让我们去创造更多的诗境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hexie/15844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