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3)

谎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5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新教材入选次文,意在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吴均的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以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设备的不足,达到快速信息整合。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以多媒体展示一幅杭州富春江//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让学生就图片谈感受,初步审美之后设计如下导语进入:富春江的美景堪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吴均早有鉴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阅览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首先,教师范读指导。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达成诵读的效果之后,再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自主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监督补充。然后归结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这一设计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3、研读赏析,解决重点

  我提出二道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的结构美在哪?(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作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理由切近就加以肯定,重在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声色融合、详略得当、远近互补来写景的。进而解决了教学重点。

  4、通过质疑,突破难点

  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给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辨疑,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既训练学生对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又需要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挖掘赏析,经过讨论,教师点拨,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志趣之美(主旨),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难点。

  5、课堂随机问答检测可以是词句释义,也可以是背诵课文。

  6、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引导: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重在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再教师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完成一篇习作。

  让学生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设计一段导游词。

  (这样的设计意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欣赏山水写景的特点,一举多得。)

六、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天下独绝)分 {水异(水之清 水之急)

  山奇(树之奇 山之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吟诵上,力图让学生通过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生活中运用语文。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安排吟诵课文、品析美文加上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设计

  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扎实的基础。当然,作为一篇文言文,对个别词句的疏通理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此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

(三)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安排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现。同时有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通过课文美点寻踪,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作者为了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绘得生动形象,在遣词用语方面、修辞方法等方面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同时,再次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并从中学到一定的品析美文的方法,进而完成课文导语中“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要求。

(四)练笔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学以致用上,《与朱元思书》全文四字句有28个,能分明地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语音之美,“旋律”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美在音韵和谐。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所见的景色或者经历的趣事,在我看来是必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利用以往同等水平学生成功的小小练笔,更为我们现在的学生找到榜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清、急

  景{}天下独绝

  奇山――高峻、树密、景美

  情向往大自然鄙弃功名

  在我看来,板书设计涵盖课文主要内容、写法等,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我的课堂教学注重教以学生学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在真正上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不尽如人意,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认真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上好语文课,对我今后来说都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希望各位同仁能不吝赐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huangyan/34343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