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4)

谎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向各位同行汇报我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掌握力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实际问题:一是共点力的平衡,另一个是常见的超重和失重。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一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物理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二是注意总结归纳,讲练结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二) 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传授方面:能够解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问题。

  二是智能培养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这些物理问题。

  (三) 教学方法

  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让学生动手画受力分析图,通过板演,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重难点

  处理共点力的平衡时受力分析要全面,不多力,不少力。

  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五) 学情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几乎年年高考都有,但学生在此处得分率很低,原因不是对共点力的条件掌握不了,而是对某些力的产生和分析不到位,所以在此处多加强调弹力和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再就是超重失重,对这两个概念学生能记住,但具体到一个实例中,学生经常忽视首先找出加速度的方向这一方面,而是凭想当然的去做去选,所以在讲这个专题时一定要强调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是由加速度的方向决定而不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决定的。

  (六) 教学过程

  共点力的平衡

  观看幻灯片导入,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再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此处教师提示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该物体的受力图,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的.由受力图引出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与一点),紧接着让学生动手做这个练习,用平衡条件求解某一个力。

  【例题】如右图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的质量为m,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 ,网兜的质量不计。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通过上面的例题拓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物体受到几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

  最后板书总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超重和失重

  实验导入:把矿泉水瓶的下部挖一个小孔,装入水后,让瓶子做竖直上抛运动,发现上升过程中水不能流出。

  文字交代: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刚才的实验就是因为水完全失重造成的。通过这些引起学生兴趣。在通过例题讲解超重和失重

  【例题】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升降机里的物体的质量是50kg,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物体放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提示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并让学生板演,通过板演了解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掌握情况。

  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总结:升降机加速度向上的时候,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让学生讨论什么时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超重时重力怎么改变。

  学生总结

  (1)当物体向上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用类比法推导失重,最后总结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回到开头的实验,让学生讨论得出水不流出的原因。

  老师总结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3、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4、求解方程,并对结果做必要说明。

  强调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所有和重力有关的仪器都无法使用!

  最后板书总结超重失重,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板书

说课稿 篇8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巧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的预测等五方面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简介

  邮件合并功能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邮件合并是OFFICE的一个综合应用;可以进行批量打印信函、信封、、成绩单、录取通知书;它可以通过word的【工具】里的【信函与邮件】下的【合并邮件】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节课的内容充分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走向生活”,“学以致用”的新的教学理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word20xx文档的邮件合并的用途,掌握word20xx文档中邮件合并的基本功能。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word20xx文档的邮件合并的实现过程,掌握邮件合并中的主文档、数据源等组件的概念。

  集体参与,共同亲历信息技术过程。

  3. 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学习,培养自学习惯及小组协作能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 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和使用“邮件合并”功能

  二、 说学情

  在这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上过本册课本的第二节内容《无处不在的模板》,在这个第二节内容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怎么样制作明信片模板。因此,在这堂课中可以直接利用上节课创建的明信片模板进行课程的导入,而且在这个单元的前两节课中学生们对word这个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从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出发,这堂课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知识理解上应该问题不大。符合学生们的认识特性,引入课题更加自然。

  另外这节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可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三、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新课导入法

  新课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便于联络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激发教师自身的教学激情。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阶段最常使用的教学法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以应用为主,开放性任务驱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示范教学法

  教师直接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利于教师主导,学习过程可控性好,学习效率高。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的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探究学习法

  科学探研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我在这里通过现实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得出结论等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讨论与评价作品时,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3分钟)

  创设情境:圣诞节给朋友们送贺卡、举办晚会发放邀请函为例,引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需要处理的文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具体数据有变化。例如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成绩单、获奖证书等等,引出课题。

  (二) 提出课题,出示板书(1分钟)

  板书:巧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

  (三) 明确问题(1分钟)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如何才能快速的制作出200多张晚会邀请函?

  (四) 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

  通过网上搜索,先自学“word20xx邮件合并”相关知识,理解什么是“邮件合并”,它有哪些功能?然后尝试利用网上资源,去完成任务一:晚会邀请函

  (五) 教师总结、讲授(15分钟)

  总结学生的活动,然后讲授“邮件合并”的相关知识以及应该如何操作。

  (六) 学生拓展任务二(10分钟)

  处理成绩单。此为拓展任务,要先正确完成任务一再做,同时此任务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交流操作经验。

  (七) 课堂小结(5分钟)

  “邮件合并”是word的一项高级功能,学好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邮件合并还有更丰富的功能,比如信封的制作、奖状的打印等等。而且邮件合并除了可以使用由excel工作簿创建的数据源之外,可以利用的数据非常多,像word、access数据库等文件内容都可以作为邮件合并的数据源。

  (八) 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教师讲授等方法,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从独立思考到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huangyan/43280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