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诗《天净沙·秋思》说课稿(3)

坚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古诗《天净沙·秋思》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天净沙·秋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曲。此曲中诗人通过描写10种具有哀愁色彩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厌倦羁旅漂泊,极度思念家乡的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由景物分析展开画面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此曲深含的主题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难点:掌握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此曲画面意境。

四、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刚由小学步入中学,他们的心智正在逐渐成熟。但是初一的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普遍较差特别是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的欣赏上,大多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去体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的意境美,以及古诗词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于这一学情,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采用渗透式教学法,即积极营造意境氛围,在意境氛围的影响下感受诗词意境美以及深刻领悟作者诗词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即在朗读、描绘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画面美,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画面意境,激发深长的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课时:8分钟。

八、说教学过程。

  (一)引用。

  1、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2、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讲解,古人写诗词,其中所写之景必定包含了作者心中之情,引出《天净沙。秋思》运用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们找出本首曲中所写的景物。

  (二)在之前朗读此曲的基础上感悟名家朗读,初步感知此曲的感情基调。

  (三)引导学生们找出此曲中所包含的景物,并引导同学们找出“夕阳西下”这一大背景的景物,从而进行下面的教学。

  (四)“夕阳西下”作为此曲9种景物的大背景景物,教师需要牢牢抓住“夕阳西下”这一意象,通过老师描述以及音乐营造与此曲感情吻合的意境,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此曲画面,为深入理解情感打下基础。

  (五)感知画面之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六)教师引入作者介绍,升华诗人情感。

九、教学反思。

  因比赛时间只有短短8分钟,因此对于此曲每句曲的深入解读无法做到,但结合此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掌握借景抒情艺术手法;二是掌握此曲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把本次微课设计为在解决此曲的基础知识与反复朗读之上,第一,引导学生抓住“夕阳西下”这一具体意象就此展开画面描绘;第二、聆听此曲画面教学;第三在聆听中感悟诗人思想情感,并引导学生掌握此曲的思想感情。

十、创新点。

  1、教师牢牢抓住“夕阳西下”这一具有哀愁的具体意象,据此展开此曲的意境画面教学。

  2、由画面引领学生掌握此曲的思想感情,而画面则是由10种组成,整个微课围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一艺术手法使达到对此曲的深刻理解。

十一、附录。

  课后习题:《天净沙。秋思》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假设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古诗《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相关文章:

1.《天净沙·秋思》的说课稿

2.《天净沙·秋思》的教学反思

3.《天净沙·秋思》的说课稿范文

4.天净沙秋思说课稿范文

5.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文欣赏

6.《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

7.《秋思》教学设计

8.秋思小学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nchi/34781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