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

坚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关于《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篇2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对老师的评价从“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截然相反的转变。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二、学习重点:

  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的原因。

三、学习难点:

  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四、课前准备:

  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五、学习时间;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正确读记词语:

  侃侃而谈 故意编造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饶有兴趣

  增长见识 接近真理 终身受益

  3同桌分节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预习情况反馈给老师;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解疑

  1作者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啊?(怀特森 先生)

  2他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吗?

  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1)指名读,读出什么感觉来了?(生说)

  (2)看来怀特森先生不算个好老师,对不?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老师呢?请读课文1、2小节,找出他是怎么样的老师?

  合作探究:默读1-2小节,哪些读出“出人意料?”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惊讶来?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探究“最好”

  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儿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为什么?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出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2)能把“迷信”改成“相信”吗?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想象:如果当时同学们不迷信老师,课堂上又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并交流。

(四)总结收获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2.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nchi/34823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