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家乡的习俗作文

家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热门】家乡的习俗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习俗作文1

  春节除夕,我同父母一起,回到了老家——顺昌。

  顺昌虽然小,却是一个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小城。只是最近几年在开发资源,蹿出了好多栋钢筋水泥铸成的大工厂,不断排出的废水和废气让清新怡人的小城变得有些灰暗起来。尽管都大家在努力想办法让小城重现光彩,但是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事。

  已经四五个月没有来顺昌了,我对小城和年过六旬的奶奶都有了一些想念。每回年前回到老家的时候,总能看见慈祥的奶奶坐在房中,用手清点着”香“———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里必要点燃上的,外面用红纸包着,会冒出很多的浓烟的东西。

  车子顺着新修好的沥青马路行驶,径直开到了奶奶的平房门口,我急匆匆的推开大门,跑进庭院里,却发现奶奶悠然自在倚在摇椅上,眯着眼养神。

  我四处张望着,却没有发现往年成堆在角落的”香“,连一点烟味都没有闻到。

  “奶奶,今年没有”香“了吗?”我扭头问。

  “嗯?是啊,今年没有了呢...”奶奶不紧不慢的接着我的话。

  “今年呀县里边儿说了,这几年环境不如从前好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环境,那个香不是烟雾很大吗,可污染空气了。于是,他们就都决定不做了。虽然觉得有点舍不得,但是我可不能伤害了我的小孙女,所以,我也不做了。”奶奶缓了缓,接着说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笼罩着一种朦胧的感觉。要准备吃年夜饭了,爷爷摆好碗筷,没有像从前一样中规中矩地提着一大挂红鞭炮到门口点燃,细听左邻右舍的动静,也没有一点声响。爷爷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笑了笑:“我从小就生活在顺昌,现在它环境有些不好了,鞭炮有污染,还制造了噪音,得不偿失呀!我可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听完,彻底明白了。原来,爷爷奶奶都在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了旧观念呀!

  吃完饭,我们一家围绕在茶几旁,看着春晚,也没有每隔一段时间听见烟花“噼里啪啦”的响声,尽管安静的小城让我有些不大习惯。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城一定不会辜负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对它的期望!

家乡的习俗作文2

  我的家乡位于邢台市辛店,辛店是一个镇,我们那里有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搭轿。

  说道搭轿,你们肯定有疑问,打吊是什么?打吊是在冬天时在庙里举办的活动,日期大概有五六天。每逢那时,我们都会在庙里烧香拜佛,上贡品……

  上一次搭轿时,第一天的晚上我们全家去了庙里。那天街里的灯都灭了,唯独庙会前挂着彩灯,孩子们都拿着闪光灯和闪光玩具嬉戏打闹。旁边还有小摊小贩,有的再卖闪光玩具,有的再买烤串,各式各样的,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些人在写什么东西,原来是给庙里捐钱,人有很多,我们也出了一份力。

  刚进到庙里,外院有敲锣打鼓的乐队,还放着一些老歌,老婆婆们随着音乐在跳舞,有的人还跟着一起跳,那歌声真是震耳欲聋。我们好不容易挤进去,直入眼帘的是一棵松树,上面还挂着彩灯。我们进到屋里,给自己的生肖都上了香,祝了祝福。我还见到了好多菩萨呢和佛祖呢!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转眼间,又到冬天了,如果你想参加也可来哦!

家乡的习俗作文3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的习俗作文4

  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了,一想到可以买卖商品,那心里别有一番风味。

  庙会起源于寺庙附近,所以叫庙;又由于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居多,在庙外摆起各种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假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庙会不会再封闭的空间里,所以不会找不到摊位卖东西,卖家们排地而坐,买家们则可以一摊、一摊、一家、一家的找自己商品;本身热闹的场面,因为锣鼓声,变得锦上添花。除了祭神,娱乐和购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画糖画。

  我走到糖画铺子前,兴奋的说,师傅,来个猪的。我说。好嘞!师傅大嗓门一吆喝。只见他左一手,右一手,这么随意的一挥,一个胖乎乎的小猪糖画做好了。看着做糖画这么简单,我好奇的问师傅,这是什么糖,他竟然毫不吝啬的告诉了我糖的做法。我回家就按照师傅告诉我的方法调制了糖浆,原以为是何方神圣,竟然是神似蜂蜜的一种糖,我小心翼翼的用糖浆一点一点的绘制我想要的各种图案,可是不管怎么尝试,无一成功。画糖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师傅”,他们可都个个“身怀绝技”。从这件事教育了我任何事情都不能眼高手低。

  这庙会上好看好玩的民俗文化还很多,我喜欢庙会,是因为有好吃好喝的,是因为有玩好看的,更是因为有我喜欢的糖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xiang/44273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