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动态生成演绎语文精彩课堂优秀作文

课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动态生成演绎语文精彩课堂

  语文课的精彩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始终处于流变状态,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变化,调整教学行为,及时采取得当的措施,使课堂有序、有效而又充满激情。

一、精心预设,酝酿生成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朝着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进行预设。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知识背景、性格特征,在教学的生成点上预设多种通道,使教学设计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

  我们以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文字感受了苏轼词赋的豪放魅力,但对于“江”和“月”这两个在作品中既是焦点又极不和谐的意象,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特别是月,看起来是孤寂的,苏轼是否有所寄托?这与苏轼的潇洒是否和谐呢?对此,我没有急于介绍苏轼的思想变化层面,而是告诉学生可以去探究一下,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于是有不少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确立了“苏轼潇洒之我见”这一研究课题。学生的结论是:现实的“月”,皎洁柔和;历史的“月”,古老苍凉;哲理般的“月”,盈亏而永恒。以被贬黄州为界,在被贬前,苏轼愉悦轻松、激情满怀。所以月亮呈宁静、轻松之态。他的密州之月到达极致,象征他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而出。“月”成了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苏轼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所以,出现在景中的月虽也是静的,但却是孤寂的,甚至有着缥缈感。但作者哀而不伤,在他看来,江、月虽是永恒,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即使在逆境中,又为了生命仍具有永恒的价值;只要充分理解大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寻求心灵的自由,那么美好的东西就会长期属于超脱的灵魂。因此,苏轼把人生的意义确定为精神的超越升华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作者用“月”辩证地看待自己所处的逆境,采用了变通的态度排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困厄中解脱出来,显示了他淡泊名利,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教学中,笔者直接从让学生谈谈苏轼的潇洒人手来导人新课,从而生成了见仁见智的解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ketang/1804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