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苦难与成长作文

苦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苦难与成长作文九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苦难与成长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苦难与成长作文 篇1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大学。”我细细地品味着《青铜葵花》中的这句话,进入了思考,苦难是什么呢?苦难好在哪呢?

  葵花是一个城市来的女孩,与爸爸在农村中相依为命,而爸爸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村里好心的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他们对葵花的照顾无微不至,即使遭遇再大的苦难他们也没有让葵花受苦,可这样的幸福生活持续不久,城里的人就把葵花接回去了,青铜一家陷入了巨大的悲伤,失去了妹妹的哑巴青铜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两个字:葵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葵花,她是一个乖巧聪明的女孩,她的哥哥青铜是一个哑巴,可是她与青铜之间的交流却没有障碍,她甚至教会了青铜写字。她又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在青铜家遇上了再多苦难也没有让他们担心,一次,奶奶病了,她偷偷去了江南捡杏子卖钱,她很天真的以为,有了钱就可以治好奶奶的病,可是她却不知道奶奶生病要多少钱,虽然这个做法有些幼稚,但却可以从中看出她的懂事。

  而我最讨厌的人物就是嘎鱼,他非常淘气经常捉弄青铜与葵花,他把葵花船上的绳子解开,让船靠不了岸,他把鸭子放进青铜家的茨菰池,在最困难的时期吃掉了青铜家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他诬陷青铜偷了他的鸭子,这让我非常愤怒,但是他后来也改过自新了,在青铜奶奶生病了后他送来两只鸭子让她煲汤,在他发现为了躲避城里人的青铜葵花后他没有告诉别人,而且还保护了他们,我为他的知错就改感到很开心。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曹文轩的另一本作品《草房子》,这本书同样写农村的孩子,同样写苦难,故事中的桑桑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经历了许多欢笑和泪水,当伙伴们一一离去,桑桑也得了重病,那是,桑桑遭遇到了最大的苦难,但慢慢,桑桑的病好了,他也更懂事了。但我就不会向他们这样勇敢面对苦难,遇到苦难我只会退缩,读完这两本书后,我一定会向书中人物学习,向他们一样,在经历苦难中磨练,成长。

  放下书本,我想我已经知道苦难是什么和苦难的好书了,苦难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成长。

苦难与成长作文 篇2

  希尔蒂曾经说过:“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我们从依赖他人到独立自主;从胆小软弱到坚强勇敢;从懵懂无知到知书达理。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他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那之前,我是一个全然忘却烦恼的小丫头,从来都认为责任与重担是莫须有的存在。我生病时妈妈会照顾我,伤心时妈妈会安慰我,我只认为走在家长们铺好的道路上,一切都不用我去操心,然而那一次,我知道我的想法错了。

  那一天,我平淡的生活被重重地勾上了一笔。我从来没有想到,灾难会降临到我头上,但……那是真的。12月6日上午,我出了车祸。当刺眼的车灯照射我瞳孔的那一刻,我承认我慌了。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软弱,一瞬间,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坚强!我甚至忘掉了疼痛,也忘掉了我是如何从车里出去的,只记得当时的我,看到镜中那张满是鲜血的脸,竟没有丝毫的害怕。

  我被从去了医院,住院准备动手术。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妈妈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的时候,她的手是颤抖的。回到病房之后,妈妈哭了。我发现妈妈的担子很重,在照顾我的同时,她也需要照顾。我第一次坚强起来,我没哭,反而去安慰妈妈,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就不能再让父母操心了。我是一个人走进手术室,也是一个人走出来的,过程中十分痛苦,我却咬紧牙关,坚强的没有哭。

  一直到出院,我都没有叫过一个苦字,没有流过一滴眼泪。有时我会问自己,以前那个动不动就哭的女孩,那个不知道父母辛劳的女孩去哪儿了?想来想去,我只能回答说:“那个女孩经历了苦难,战胜了苦难,她长大了。

  在苦难面前,我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成长。或许跌倒的次数多了,就能站得更直,静了的苦难多了,就能变得成熟。我知道这是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我迈出了这重要的第一步,以后,我会越走越远,一步一步地踏向成熟。

苦难与成长作文 篇3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阵风掠过,小草的娇弱身躯随风摇摆,好像随时会被吹折,雨滴打在它的叶子上,原本娇弱的身躯更禁不住向地面伏去

  我坐在房间的窗户旁,捧读周国平的散文集。凝神思考,无意间向窗外扫了一眼,捕捉到了这个画面。

  我有点担心,一棵小草,在风雨面前,能有多大的抵抗能力?

  回过头来继续翻开散文集,刚好阅读到了一篇《苦难的精神价值》,读完全文,感触良多。

  苦难,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需要经历的。人生在世,多多少少,大大小小,总会有坎坷。许多时候面对苦难,我们不是连声抱怨,就是甘于苦难。其结果也无非是“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可我们若是面对苦难,肯定其价值,我想,所得到的必定不是这种结果罢。

  维克多。弗兰克在奥斯维辛训练营中受尽非人折磨,他明白对于像他这样的战俘最终命运是不可逃脱的煤气室和焚尸炉,可即使在这种境况下,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却还在坚守自己,尤为细致地捕捉自己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写出了《活出意义来》一书。让我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这本小说中许多章节竟饶有趣味!

  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维克多。弗兰克也以尊严的方式承受了苦难,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历尽苦难,却也不抛弃不放弃,以书籍为友;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鲁迅也在《生命的路》中说:“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苏轼面对“乌台诗案”也能及时超脱自己,从苦难中得到启迪,从而升华自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在极其恶劣的境遇中,仍然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你可以选择如何承受苦难,显示了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世间任何力量都无法将其剥夺。

  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面对苦难与挫折仍能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苦难与挫折如影随形,在成长过程中,我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挫折,我也不可避免地像大多数人一样充满了抱怨。相对于苦难与挫折,我的确更喜欢一帆风顺的安定的生活,周国平在文中写道:“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经历苦难的过程的确有苦痛,可在苦难中,我们却总是能得到启迪,获得经验。我们不能否定苦难带来的积极意义,经历苦难往往使我们获得提升。

  雨停了,那棵小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焕发出别样的光泽。叶片上残留着水滴晶莹的水滴,显得这棵小草更加挺拔,更加富有生机了。一棵小草,经历风雨后也可以出现别样的生机。

  物犹如此,人亦然。人只要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经历了苦难,便可从苦难中获取力量,充实自我。

  在苦难中成长,心灵会变得更加充实。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kunan/39814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