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师导语:我们的地球母亲是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星球,它有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大海,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有风霜雪雨,有春夏秋冬……总之,值得我们歌颂、赞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你想把那个词送给我们的地球母亲呢?(诗情画意、蓝天碧水、春意盎然、碧水青山……)

  2.如果一个字来形容地球妈妈,你会把哪个字送给她?(美)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认识地球母亲的女儿——火烧云,你们愿意吗?

二、精读课文

(一)勾画说读,识云“美”

  1.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火烧云的美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出示中心问题: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火烧云的美的?找出相关的地方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

(二)品读赏析,读“云”美。

  学习一二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天上的火烧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a.抓住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首先让学生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景象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从“红彤彤”“一直”体会火烧云的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

  b.在充分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提出哪一个词用得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点,深入体会烧一字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三)品读赏析,读“云”变。

  学习三——六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颜色

  a.颜色多

  “红彤彤”“金灿灿”这两个叠词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

  b.颜色变化快

  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一会儿”来体会颜色变化快。

  c.火烧云颜色怎样,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吗?

  2.形状变化

  a.从四、五、六自然段中选择一段重点研读、感悟,其余两段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理清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层次: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深入理解文本。

  b.你能不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

  (瞬息万变 变化多端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c.由扶到放,看云说话。(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火烧云)

  天空的火烧云瞬息万变,瞬间即逝,天空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它们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四)、品读赏析,读“云”去。

  学习第七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空恍恍惚惚的?

  2.孩子们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舍不得的心情读一读。

  3.教师小结:火烧云走了。正如地球妈妈所说,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美的发现。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有一双火眼睛睛,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大自然里会有更多的美。

三、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1.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的云。

  3.画一画自己看到火烧云,并配解说词。

  4.抄一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5.读一读课外书中写景的文章。

  (第一、二项作业必做,后三项作业中选一项)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通过游戏猜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生活即是语文,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字词是学习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学习课文的基础

  分层次的朗读要求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能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动笔墨不读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反复读中引导学生品味、领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给烧换词这样的环节,使学生深入体会烧字的精妙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使学生体会了词语的特点,学会了表达颜色的不同方法。

  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锻炼了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深刻性。

  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习惯,又克服了课堂上不分轻重、平均使用力的弊端,提高了课堂效率。

  借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不同程度的孩子选择不同的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17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

  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⑴ 想想:

  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⑵ 出示投影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⑶ 理解挣断的意思:

  如果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⑷ 指导朗读:

  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⑵ 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⑶ 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⑷ 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

  (贴小鱼图)

  ⑸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⑹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板书:拨水)

  ⑺ 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

  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三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⑵ (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

  (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⑶ 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⑷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⑸ 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

  (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⑴ 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

  (板书:长出新尾巴)

  ⑵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⑶ 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ng/36424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