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母鸡》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母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欺侮、一撮儿毛”等难读的词和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颤颤巍巍、如泣如诉、警戒”等词语。

  2、能够通过预习找到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4、通过阅读,发挥想像,明白母鸡叫声所表达的含义,体味母鸡对小雏鸡那份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读读名言,说说这是谁写的。

  2、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母鸡》,感受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吧。

  3、出示课题:24、母鸡,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

  要求: 用“ ”划出老舍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理解“一向、不敢”,体会情感。

  3、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看似平淡的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母鸡的恨之切与爱之深的强烈情感。让我们带着情感再来朗读一下句子。

  三、品评叫声,体会喜恶。

  (一)研读1——3小节,深入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1、让我们根据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给课文分成两段。

  2、老舍一向讨厌母鸡,是因为(女生读1-3节)思考:老舍讨厌母鸡的什么?

  3、交流:叫声 行为

  4、最最让老舍讨厌的是母鸡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老舍笔下的母鸡的叫声。

  (1)自由轻声读读1、3小节,要求:a.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b.感情朗读使你顿生厌恶之感的句子。

  (2)师生串读第1、3节。

  (3)读句品词,随机板书:无病呻吟、拼命炫耀

  5、母鸡的叫声的确让人讨厌,加上它还有的坏毛病。(男生读第2小节)

  读准“欺侮、一撮毛”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母鸡(欺软怕硬)

  (二)研读5——8节,深入了解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1、过渡:这样的母鸡不要说老舍讨厌,就连我们看了也觉得讨厌。但当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的表现,再次聆听母鸡的声音时,他的情感徒然发生了变化。

  2、指名读5-8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母鸡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叫声?

  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3、交流:异常情况、找到食物、大鸡抢食、黄鼠狼来袭

  咕咕地警告、咕咕地紧叫、放声啼叫、尖锐、凄惨

  4、品读语言,发挥想像,体会母鸡的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分小组: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像,体会体会母鸡每次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什么。

  出示:当( )的时候,母鸡( ),好像在说:“( )”。

  第五节:

  (1)指导读好母鸡警戒的句子

  (2)总结:事关孩子的安危,鸡妈妈始终保持警惕,真是一位负责的妈妈呀。

  第六节1:

  (1)理解“紧叫” 、“教”

  (2)总结: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可以不辞辛劳,可以忍饥挨饿,我们体会到鸡妈妈真是——慈爱、辛苦。

  第六节2:

  (1)引读:第2节最后一句

  (2)总结:读到这里,你想说鸡妈妈真是——勇敢呀!

  第八节:

  (1)出示:顶尖锐、顶凄惨(读好)

  (2)总结:你们看,即便在晚上,鸡妈妈也始终保持警惕,连睡觉也不踏实,多么——辛苦,多么——负责。

  第七节

  母鸡一直用叫声传递着它对小鸡雏的爱,但它也有一声不哼的时候。

  (1)齐读第7小节

  (2)我们猜一下,母鸡教儿本领时它会如何叫?(耐心地“咯咯”叫)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多少多少次)这时它会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一起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合理想像,读懂了母鸡叫声的含义,原来,母鸡总是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再由后院咕咕到前院,这咕咕的叫声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难怪作者后来会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四、升华主题,感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英雄。”

  1、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齐读句子。

  理解英雄: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挺身而出;可以 ;可以 ;可以 。(忍饥挨饿、任劳任怨、奋不顾身)所以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感情朗读

  4、难怪老舍最后写道: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从不敢这个词中,你还体会到老舍对母鸡的什么情感?(敬重、佩服、赞美)

  5、齐读句子。

《母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明白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猫》一文的写作手法的不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调皮可爱,这节课我们去看看他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用横线画出文中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理清文脉,尝试分段。

  【设计思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1)交流画出的两个句子:①我一向讨厌母鸡。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相机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2)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不敢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将课文分成两段。

  (3)交流评议。

  3.自主学习,教学生字。

  (1)交流:本课中有哪些生字词难读或难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主教学:由提出生字词的学生做“小老师”或带大家读,或带大家写。

  (3)教师检查。

  ①课件出示: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小疙瘩 下毒手 狠狠 欺侮

  挺着 警戒 啼叫 慈爱 辛苦 英雄

  ②抽读——齐读。

  ③比一比:上下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上一行:贬义,出现在第一段;下一行:褒义,出现在第二段)

  三、研读感悟,体会母爱

  1.研读第一段,培养概括能力。

  (1)读第一段,画出最能体现讨厌母鸡的句子,并尝试用一两个词概括。

  (2)交流讨论。

  ①学生读并找出句子。

  ②找出句中最能体现讨厌母鸡的词语。

  ③想一想这句主要写讨厌母鸡的哪一方面。(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预设:

  ①第一自然段抓住“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出:无病呻吟。

  ②第二自然段抓住“下毒手”、“趁其不备”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出:欺软怕硬。

  ③第三自然段抓住“发了狂”、“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出:居功炫耀。

  随机理解句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①出示句子,自读,交流句子写什么。

  ②体会夸张写法:聋子能听见母鸡叫吗?为什么要说聋子都受不了呢?

  ③仿写:这座山太高了,

  2.研读第二段,培养分析能力。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出这一原因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出示中心句: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指名学生读句子——圈出重点词再读。

  (3)围绕中心句研读第二段。

  认真读课文第二段,找出体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词句,可以圈画,写感受,谈体会。

  (4)交流讨论。

  预设一:体会负责。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等)都是母鸡负责的表现。

  预设二:体会慈爱。

  句1: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①自读,谈感受。

  ②比较:鸡雏的肚子怎样?母鸡自己又怎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句2: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①读句子抓住“一声也不哼”感受慈爱,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比较:以前会这样吗?(联系第二自然段:对别的母鸡下毒手,咬下一撮儿毛来)体会慈爱。

  ③齐读这一句。

  预设三:体会勇敢。

  句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①抓“不论……总是……”读。

  ②从“挺着脖儿”感受勇敢。

  句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①自读,谈感受。

  ②比较:以前它见大公鸡是怎样的?(联系“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③指名学生读。

  预设四:体会辛苦。

  引导学生从第八自然段体会,并概括出这里主要写出了母鸡“夜间睡不好”——辛苦。

  (5)再读中心句,体会母鸡的伟大。

  (6)体会敬意。

  ①出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②质疑:对一只小小的母鸡有什么不敢的,作者用“不敢”恰当吗?

  ③小结:用不敢是对母爱的敬意。

  ④带着敬意齐读这一句。

  ⑤什么原因使我对母鸡怀有深深的敬意?齐读中心句。

  四、比较写法,尝试运用

  1.请学生说说本文和《猫》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理解作者对猫的感情始终都是喜爱的,而对母鸡先是讨厌的,所以写法上本文是先贬后褒;本文的对比写法更能突出作者情感转变的不易,突出母爱的伟大)

  2.将前三自然段改写成一段,把讨厌之情转变为喜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ng/44383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