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5)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9

  一、设计思想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已经接近尾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重点是要上出语文味,不要因为追求理解先人后已、团结合作的思想而把课上成了思品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学生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很好的基础。在识字方面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部分生字还需要老师指导。本课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但学生要真切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意义,却是不简单的。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灵"的目标追求,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四、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五、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假思索"等词语,并理解。

  难点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七、课前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①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②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导语:会提问题不仅是爱思考的表现,更是会读书的表现。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③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④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实验这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⑤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三、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

  育、瓶、系、绳、茶、危、险、顺、俩、索、激、堵、获

  指名认读。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0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

  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

  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

  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或用小

  石块代替)。

  2.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注意“锤”是翘舌音。要求会写13

  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都是左右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危”字的“”不要写成“巳”。

  3.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讨论: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深化学生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顺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发展或工 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联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 来。”这实际上是为“顺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课文的语境中,“顺利” 实际上含有“迅速的,没有任何阻碍的” 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 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 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一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主要讲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动”和“好久”等词语,才使句子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例如: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这里的语气应该是低声而果断的。)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以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这里应该把这两种语气读出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地读出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

  4.课后第二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这个题目是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并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要允许谈不同的看 法,对实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有的认为是女孩“先人后己” 的精神品格和行为让实验得以成功,有的认为是女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让实验取得成功,有的认为是学生听从安排、有序“撤离”让实验取得了成功。这些看法都 正确,特别是要体会到后两点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鼓励。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塞车时大家都往前挤,结果乱成一团,谁 都走不了;上公共汽车时,排队上车既迅速又安全。

  教师在教学时,单纯强调女孩的道德是不够的,对困境中的冷静与协作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ng/44527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