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老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好呀”,板书课题。

  ⑴读准“也”的音,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⑵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节号画出来。

  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⑴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⑵正音。

  ⑶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世界多美呀”是哪只小动物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1)、 自读,指读,赛读。

  (2)、 全班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教学“羊字头“。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3.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1)、 指导写字。

  (2)、 师范写四个字,生描红、临写。

  (3)、 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出示课题)

  指导美读

  2、那就让我们跟随小鸡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世界吧,高兴吗?

  3、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边引背边看动画)

  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二、品味童话(一)

  1、咦,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蛋壳里又是那么小,那么闷,小鸡我可是呆不住了,猜猜看,调皮的小鸡会怎么做呢?

  (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

  2、是呀,小鸡开始用它不安分的小尖嘴啄蛋壳儿了。

  (边看动画边引读)

  瞧:——“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3、(出示)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这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把你读懂的在小小组里交流一下。

  汇报

  是啊,小鸡啄蛋壳可不容易了,辛苦级了,能把小鸡的辛苦读出来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他给你指点以下。

  个别读评价(好在哪里?哪个词读得最好?)

  4、好不容易啄出了这么个小小的洞眼,小鸡终于舒了一口气,它呀,忍不住通过洞眼望了出去,猜猜看,小鸡会看到些什么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情地说)

  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看动画)

  6、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指名读

  7、黄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了,“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几个词表示的都是什么呀?

  (表示颜色)

  8、小朋友们真是聪明,在你们的帮助下,我终于明白了,现在我已经能把这句话背诵出来了,想不想见识一下?

  师故意背错少了“湛湛”、“茵茵”、“澄澄”,让学生发现

  为什么不能少呢?相机出示这三个词

  指导美读评价

  9、你们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在小小组里说说看。

  10、多美的颜色呀,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三、品味童话(二)

  1、假如你现在就是蛋壳里的小鸡,你看到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那小鸡的表现究竟怎样呢?请小朋友自己去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汇报

  (1)“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相机出示)

  a、小鸡以前是怎么想的呀?

  b、小鸡现在终于明白了,(引读——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

  c、以前不怎么明白,现在终于一下子想明白了,多开心多高兴啊,我们可以用上一个成语宝宝——“恍然大悟”(出示读)

  d、谁来恍然大悟地读好这句话

  (2)那小鸡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看动画)

  相机出示相关段落

  是呀,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小鸡可高兴了,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好这一段,注意要读出小鸡的高兴、快乐。

  你准备怎么读?

  3、现在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鸡,我们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撑破了,我们叽叽叽地叫着,慢慢从蛋壳里站了起来。让我们尽情地享受美丽的大自然吧。瞧,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引领生各抒己见)

  4、这么美丽呀,喜欢吗?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去和美丽的大自然拥抱吧,让我们一同去郊游吧。

四、品味童话(三)

  1、看我们唱得那么热闹,一个小动物朋友也被吸引过来了,猜猜是谁呀?

  2、是啊,刚从蛋壳里站出来的小鸡也来了,瞧——(贴出小鸡图片)它正瞪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这个世界呢,仔细听——(录音:小鸡叫)

  3、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小鸡在说:世界多美呀!)

  4、是啊,世界多美呀,那究竟美在哪儿呢?

  5、(出示该段)你也能学着小鸡的样说好这段话吗?

  6、“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怪不得小鸡会说——(引读)世界多美呀!

  读到这儿,谁发现问题了?(这句话和课题一样)

  再美读课题

五、拓展延伸

  那课后呀,小朋友们可以把美丽的世界画出来,唱出来,还可以找到喜欢的儿歌有感情地背诵出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oshi/39292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