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师作文

老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选】教师作文合集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作文 篇1

  有人长大以后想当厨师;有人长大以后想当建筑师;有人长大以后想当工人;还有人长大以后想当律师……而我却对教师情有独钟!

  “唉,明天又是期末考试,真是郁闷!”我喃喃自语道。而对这一堆堆、一叠叠的课外作业,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假如我是一名受人尊重、博古通今的教师,那该有多好呀!这时,我猛地一抬头,看见静静的夜空中划过一道流星,我连忙许下刚才的愿望,便“扑通”倒进了被窝。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像有些老师一样整天板着脸,冷若冰霜。我不想让我的学生过分地怕我,但我也不想过分和蔼可亲,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胡闹,那样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想来想去,我只好合为一体,五分的严厉,五分的和蔼,总OK了吧!

  假如我是老师,我第一件事就是免除家庭作业。我决不会像别的老师那样,一个词抄几十遍,几百遍,这样会抄得同学们的手腕疼!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在一个星期中,举行一到两次课外活动。我会带领他们去公园、湖上去游玩。春,我会带他们去碧绿的田野上打滚儿、捉蝴蝶、放风筝……夏,我会让他们去郁郁苍苍的树林中玩耍,让他们明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秋,我会带领他们去采集树叶,做树叶的标本或者树叶贴画……冬,我会率领他们去打雪仗、堆雪人等等。

  老师,

  是辛勤的园丁;

  老师,

  是知识的源泉;

  老师,

  是照亮我们前进中的一盏灯火

  假如我真可以当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我的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教师作文 篇2

  然而,这个飞速巨变的时代,带给人憧憬,也留下困惑。

  城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驰,到20xx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政策倾斜城市、人才会聚城市,城市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心、人人向往之地。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撕扯下,乡村与城市渐行渐远。

  乡村所守护的文化正遭遇着不小的冲击,身处其中的乡村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城乡教育差距、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身边的大量农村孩子涌向城市学校,坚守在乡村的老师们难免有些失落。

  而他们自己,从物质到精神,也面临一些困境。作为农村教师,我经常遭遇不被理解的尴尬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声音,道出了乡村教师的真实境况。

  无论是20载不间断护送学生上下学的文天立,还是义无反顾扎根麻风村30年的农加贵,他们的奉献精神无疑是伟大的,但仅靠坚守与付出,很难带来乡村教育的持久提升。晋升不畅、教学繁重、收入微薄现实问题消磨着他们的职业梦想与从教激情。

  相比外部困境,专业发展的无力感也困扰着他们。

  慕课、绘本、机器人城市课堂日益与国际接轨,而在很多地方,乡村课堂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甚至在重演着30年前的故事。

  我们清楚,中国教育最大的分母在乡村,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短板也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打通教育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要靠乡村教师改天换地的双手。

  唯有有了经济上的硬气、专业上的底气、文化上的睿气,乡村教师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谱写更加壮美瑰丽的诗篇。

教师作文 篇3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但是学生的个性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的性格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也正因为性格的不同,折射在学习上也便有了差距,也就有了“学困生”这个词语,而最让老师伤脑筋的也往往是这些学困生。

  一位老师向我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所提到的“如何对待学困生”,让我感触颇深。

  “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苏氏提倡人道教育,我们所进行的不是精英教育,就像书中所举的例子一样,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对于别人能胜任的,可对于一些孩子确实个难题。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越久,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越低,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似乎的智力上无法胜任。我们给不同的孩子同等的任务与要求,“强迫”每个孩子都要一下提20桶水,一些孩子会在第一次时已经落队,勉强能完成任务的孩子也会因无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落队。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给孩子进行分组的办法,我想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在给孩子布置作业时,也可以进行尝试。

  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一上课,就开始东张西望,无所事事,做小动作。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情绪比较好的话会在课下苦口婆心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情绪不够平静会当面提示,甚至训斥。可并没有一点儿效果。我细细地想,孩子一直在打击和无趣中度过每一节课,看着别人跃跃欲试地举着小手发言,自己却对这些不感兴趣。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多么紧迫的事情。在布置作业时,我走到他的座位,重新写了几道题,这些题目不需要太动脑筋。在交作业时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完成了作业,他脸上终于有了轻松的表情。只有两周的时间,课堂上又多了一个高高举手发言的孩子,他却不知我给他的题目很多都是要动一番脑筋的。

  是呀,孩子的学习就是智力劳动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让孩子在“劳动”中增长知识,更要让他们体验到智力劳动的快乐。就像书中所指出的“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自尊感举足轻重。教师对学生尊重,学生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对于学困生所听到最多的也可能是冷言冷语,所看到最多的也可能是那冷淡的表情。

  想起有一次,一个孩子高兴地问我:“老师,我也想每天写数学日记!”她是一个多么不爱学习的孩子呀,写日记,她能坚持写吗?“你可以不用写。”我对她说。带着一脸的失望她跑到了一边。我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呀。我自问,你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吗?

  对于学困生来说,对学习产生兴趣已是很难得的事情,可公正、平等的天平总是偏向优等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可太多的激励时机,我们都放弃了。心理上对于几个毫无办法的'学困生也总是有这样一种想放弃的心态。也正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改正了这种心态。他提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这里面就隐含着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其实他们所受到的关心和尊重已远远地超过了那些学困生,更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也就是那些被遗忘到一个角落的学困生。

  《给教师的建议》在“如何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至好的方案:循序而进,持之以恒,耐心。也包括那些在学习上迟迟不肯开窍的孩子。

  经常说的一句话,教师的爱是无私的。这无私的爱更应像阳光一样,多撒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多一丝温暖与滋润。让我们一起来关爱他们,把更多的阳光给他们。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oshi/42264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