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清明节的诗

清明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清明节的诗

关于清明节的诗1

  又是一年清明节,没到清明节,总会忆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从小到大我们学过不少关于清明节的诗句,但是大家还记得多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关于清明节的诗2

  1.被误读的《清明》

  说到清明节,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被编入《千家诗》,向来广为传诵。然而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误读了这首诗的意思。很多人会不求甚解地以为,路上那些欲断魂的行人就是上坟扫墓之人。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因为口头询问和手势回答的方式形成生动的画面感,给我们带来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以至这幅画面和前面两句的关系常常被忽略。有心的读者可能纳闷,为什么前面说冒雨扫墓的伤心人,后面却突然找起酒家来?

  其实路上的行人正是诗人本人,他不是去上坟扫墓,而是漂泊他乡的游子。他断魂的原因可能由于思乡,而清明时节的多雨让他的烦闷难以排遣。何以遣忧?唯有杜康。所以他才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酒家离得比较远。诗人朝着牧童指向的地方望去,但见远方有一片盛开的杏花。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心情由前面急切的烦闷转为无言的惆怅。

  因此,这首最著名的《清明》诗,实则与上坟扫墓无关,只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在清明节时的乡愁。可能有些读者说,我们更愿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误读”,那当然并无不可,但如果要对这首诗客观阐释,恐怕还要稍微求一点甚解。

2.作为扫墓诗的《清明》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在唐代以前只是一个节气,而非节日。它成为祭扫坟墓缅怀逝者的一个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代介子推割肉救晋公子重耳的故事,虽然介子推宁愿选择与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也不肯出来受赏的原因迷雾重重,但纪念他的寒食节却因此流传下来。寒食节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由于清明节经常就在寒食节之后一两天,因此唐代时干脆合二为一。而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更是取代了寒食节,成为上坟扫墓的固定节日。

  南宋诗人高翥也有一首题为“清明”的诗,这首诗写的才是上坟扫墓: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关于清明节的诗3

  1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

  首联是扫墓的全景,颔联将镜头拉近,我们看到扫墓的细节:为亡灵烧的纸钱被风吹起,像白蝴蝶一样飘舞,而开在山坡上的杜鹃花红得如同洒上了扫墓者的血泪。颈联则夕阳西下,扫墓的人回家去了,夜里坟冢孤独地被留在荒郊野外,家里的灯前是浮动着儿女的欢笑。这恍如梦寐的一幕,让扫墓者深深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因此尾联伤逝。

  高翥是南宋江南诗派中很有才情的诗人,他布衣终身,写过很多民歌风味的诗歌。这首《清明》诗情感细腻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感觉好像扫墓者就在我们身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qingmingjie/40236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