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又到清明作文

清明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又到清明作文(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又到清明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到清明作文1

  “人,好比一杯水,是什么品性,一眼就能看清,出了深处可能看不见底,但,不良的习气是藏不住的。”他常对我说这句话,使原本淘气、调皮的我领悟很多,懵懵懂懂中深以为这是人间第一真理。它永远指导我的人生。但,如今又谁来对我说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何而断魂?因人?还是因物?透过玻璃窗,我清晰的看见外面飘着雪花,朦胧中,仿佛想到了什么,却又似发丝,抓摸不住。抬头望了一眼日历,今天,是清明。唉,又是一年清明时,难怪外面的天气如此的凄凉。

一丝悲凉从雪花中传来,透着窗户刺痛了我。我盯着飞舞的雪花,想起了我的舅舅,那个疼爱我甚于自己儿子的舅舅!

  “妈妈。”我叫喊着,挣扎着,而他却抱着我,使劲地用他那坚硬的短短的胡茬贴着我的脸,扎着我的脸。我想舅舅是想以此来表达对我的喜爱吧!我看着窗户反射着我腮边淡淡的绒毛,就像舅舅的胡茬一样。又想起了从前的那一幕,历历在目。然而,现在却只能是想起。

  白色的雪花纷纷落下,又像是当初那一张张通往彼岸的冥币落在地上,像刀子一般落在人心上。割疼我的心。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大盒箱子般的红红的棺木,装载着曾顶天立地的舅舅啊!逝者,不能重生。我安慰着别人,也安慰着自己。

  记得当初,每当他熟睡时,我大叫一声大舅,他便起来,而今,我叫了千百声,又为何无人应答?记得当姥爷临走的时候,我捧着一大罗纸钱,心痛地说:“姥爷,到那边一定要买个官当,要大的。”姥爷笑着抱了我一下。强笑一下说:“傻孩子,别的不会,竟投机取巧的。”而今,我是否又应告诉他也投机取巧呢?

  雪花落下,慢慢的融化,而泪水落下,却慢慢的聚起。

又到清明作文2

  又是一年清明时,风起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忧愁。

  只是在着令人怀恋的季节里,想起了那些已故的人和已逝的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但凡有人想起清明,中回想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正是它,带着人们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昨天是清明节,也是一个扫墓的日子。我,哥哥,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的婆婆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不错,昨天,下着小雨。我们也无话可说,也只是踏着泥泞的山间小路一步一步地奋力往上爬。瞧!

  飘飘洒洒,凄凄凉凉,丝丝细雨,丝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错乱,又似乎很有膂力正像此刻我的心情,不喜不悲。

  我轻轻地走在这泥泞的小道上,享受这份难得的安静。

  清明节里,我们理所当然地想起了那些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免不了多愁善感。

  终于,我们到了爷爷的墓前,所有人顿时竖然起敬,直立在他的墓前。爸爸给了我一根已燃烧起来的蜡,蜡不时地向外冒着烟,那味是那么浓,让我一闻到,就有一种沮丧而又难过的感觉,我们所有人的手里都拿着蜡,一起给爷爷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以示我们对他的崇高敬意。

  我拿起为爷爷准备的花篮,恭敬地放在爷爷的墓前,花篮里的花是白色的,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肃穆。

  爸爸和妈妈开始除草,他们很快就锄完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干干净净的墓碑,我把塑胶袋里的纸花洒在爷爷的墓上,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

  在回家的时候,我再次向他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一路上,无限的风光和清新的空气让我心情畅爽,可看到不断消逝的景物,心中又充满了悲意。

  不知不觉的流下了泪滴。此时此刻,雨已停……

又到清明作文3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祭祖,所以又把清明称为“鬼节”。民间还有上坟、添坟的习俗。晚辈带着烧纸,供品等,到已去世的亲人坟上,烧纸磕头。最后给坟墓上添新土,还要在坟头上压白纸条。听老人们讲这是给已去世的亲人修房屋,防备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来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悼念。此时我想起了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正是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扫墓之外,还有踏青郊游的活动。这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野外去游玩,来放松放松自己因工作而紧张的情绪,还可以增加家庭的和睦气氛。

  清明节还是植树的好季节。因此又有插柳植树的活动。听老人们说旧时候有“清明不插柳,来年变黄狗”的谚语。

  除了以上的风俗以外,清明还有吃蛋的习俗。这就如同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一样。这些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已经被淘汰,有的流传至今,有的还增加的新的内容。

  清明除了这些习俗之外,还有我们小伙伴的欢乐活动,荡秋千,放风筝。最好玩的要数放风筝了。大家在一片宽阔的空地上,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共同把风筝送上蔚蓝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飞欢乐,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又到清明作文4

  就如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所说的那样,记忆中的清明,总是下着蒙蒙细雨,今天也不例外,天阴沉沉的,好像就要下雨。

  我和爸妈踏上了那条熟悉的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手中攥着那枝已经有点蔫的黄菊花,前往爷爷的墓地。

  周围的气氛肃穆而沉重,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部都是一排排灰色的墓碑。我一边跟着父母走,一边发呆,直到老爸突然停下来:“到了。”

  一块工工整整、冰冷而没有温度的石碑立在眼前。我轻轻将手中的金黄的菊花放在灰色的墓前,恭恭敬敬地鞠一个躬。趁着老爸和老妈还在打扫时,我安静地坐到用于隔开一排排墓碑的矮墙上休息,然后对着这漫山遍野的墓碑发呆。

  自从我记事开始,每年的清明大多时候都是我们一家三口离开扫墓的“大部队”来到爷爷的墓前。事实上在我出生的6年前爷爷就已经去世了,我对他没有丝毫的记忆,也谈不上什么悲痛之情了。但就算是这样,每一年我们仍然要来到爷爷的墓前祭拜。

  为什么呢?

  平日里爸爸经常谈起爷爷,一般都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讲述爷爷从前“做过的一些好事啦”,“爷爷在爸爸眼里是怎样的啦”之类的趣事。但是一到清明,在爷爷的墓前,他就只是默默无语地为墓旁的两棵松树挂上鲜艳的飘带,脸上总是带着那么一种淡淡的哀伤。而如今我终于看透了那份哀伤里所含的情感。

  也许,中国人扫墓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寄托那一份已经无法转达的思念吧。和自己的亲人再说说话的愿望已经永远无法再实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一个日子,可以到亲人的墓前再陪着他(她)吧。

  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了,清明……寄托哀思的日子啊……

  “该走了!”远远听到老妈的呼唤,我跳下矮墙,空中已经飘洒起的毛毛小雨,我们一家在静默中慢慢地走回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qingmingjie/45051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