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活动,激发学生收集、自编谜语的兴趣。

  2、同时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3、引导学生掌握猜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收集、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谜语21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猜谜激趣 板书课题

  1、教师说谜语

  人有它大,天没它大。打一字。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猜字谜的一课,板书课题。

  2、学生空写课题

  二、指导猜谜 自主识字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书上的谜语吧。

  2、同学们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大家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如有解决不了的,我们再共同来研究。

  3、各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吗?哪个组猜出了谜底?

  4、根据两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做两种准备:

  ⑴ 请猜出谜底的学生说说是如何猜的,在师评、互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猜谜的方法,教师适度指导、辅助归纳。

  ⑵ 如果学生猜不出谜底教师以第一则谜语为例进行猜谜方法的指导。(最后用电脑课件把猜谜的方法展示在电视屏幕上)

  5、大家自己再读读谜语,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能够揭示谜底的关键点:

  ⑴ 左边绿,右边红揭示了字是左右结构的;左右相遇起凉风揭示了字意;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火来攻。进一步验证了谜底“秋”字。

  ⑵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言”、“心”、“日”、“水”揭示了 谜底与以上这四个部首能组成什么字,从而猜出谜底“青”字。

  1、学生自读三则谜语,同时猜一猜谜语。

  2、学生们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困难,教师巡视指导能力较弱的组。(尊、遇的字形较难;尊、重、纯的发音较难;及时雨的理解可能会出现问题。)

  3、学生会有两种回答:一种没猜出来;另一种可能有的组有部分谜语猜出了谜底。

  4、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猜谜的方法。(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5、学生在有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读再猜。

  三、利用课件 巩固认字 教师准备三套题以创关的形式展示:

  1、读词:团结、力量、相遇、及时雨、最怕、水来攻、互相、尊重、令人感动、纯净

  2、读词:团队、量一量、相等、遇难、及时、攻打、互助、尊师、轻重、纯白色

  3、猜字谜:

  ⑴ 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团)

  ⑵ 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量)

  ⑶ 千里相逢。(重)

  ⑷ 心悬起,脸发白。(怕)

  学生们看电视屏幕一题一题闯关(同时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同学还可得到写有谜语的奖励卡)四、多种评价 总结效果 这节课你感觉学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学习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游戏形式 复习生字 同学们我们用“小快嘴”的游戏来读一读这课的生词好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二、多种形式 指导书写

  1、这课有哪几个四会字,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3、请同学们各写一个。

  4、选取典型的书写在实物投影下展示。

  5、再写一边。

  1、学生自己观察四会字在格中的占格位置及关键笔画的压线情况。

  2、学生反馈:

  ⑴ 谁、怕、跟、凉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应注意左窄右宽。

  ⑵ 量比最的横长。

  ⑶ “谁”的第四笔竖压在竖中线上、“跟”的第十一笔竖提的竖压在竖中线上。

  3、书写四会字。

  4、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5、学生书写。

  三、猜谜竞赛 拓展活动

  1、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好的谜语卡开一次猜谜竞赛好吗?

  2、(反馈竞赛的情况)请同学说说自己猜对的谜语并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3、让同学们试着自编谜语。

  (以鼓励为主)

  1、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谜语卡贴在教室的墙上后,随意选取谜语来猜。猜对谜语的同学可从出谜同学那里得到同学自制的一张奖励卡,集齐三张的同学可从老师那里换取奖品。

  2、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互相启发自编谜语。

  四、多种评价 总结结果 谁来说说学习了猜字谜这课,对于今后你猜谜语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

  把没猜出的谜语延伸到课下,学生可以继续搞猜谜的系列活动。

  1、结合语文实践召开一次猜谜联欢会。

  2、用收集的谜语布置“谜语天地”。

  3、收集全班同学自编的谜语汇集成册。

  (以上活动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有所选择,也可搞系列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摘要】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课前,教师讲台上和学生课桌上都放有学生采集来的蚯蚓,这些蚯蚓放在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中。)

:为了学习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上星期同学们已拟定了有关蚯蚓的研究方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大屏幕显示问题)

  1.世界上有多少种蚯蚓?最大的有多大?

  2.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

  3.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

  4.蚯蚓的表面为什么又湿又粘?

  5.蚯蚓的体表为什么是紫红色的?是保护色吗?

  6.大雨过后,蚯蚓为什么会跑到地面上来?

  7.蚯蚓怎么繁殖后代?

  8.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9.蚯蚓冬眠吗?

  10.蚯蚓没有眼睛,它靠什么发现食物呢?

  生:原来我们认为蚯蚓只有一种,就是我们面前的这种,通过查找资料才知道,地球上已知的蚯蚓竟有两千多种,其中最大的达1米多,真吓人。

  生:采集蚯蚓时,开始我们认为很容易,到土中去挖就行了,因为我们都知道蚯蚓是生活在土中的,但是我们挖了几片干燥的地方都没有找到蚯蚓,大家猜测,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地方呢?于是我们就想到了下水道附近的土壤,果然在那里采集到了较多的蚯蚓。通过查资料,我们知道了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疏松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还要具有丰富的有机质。

  生:怎样区分蚯蚓头尾呢?乍一看,蚯蚓两端都是尖的,哪是头部呢?它也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呀!可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有一端活动非常活跃,我演示给大家看,(用投影仪演示)我们想这端可能是头部,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我们就去看书。书上讲,蚯蚓有环带的一端是头部,我们一对比,发现蚯蚓活跃的一端都有环带,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验证了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

  生:第4个问题比较简单,蚯蚓的表面又湿又黏,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力。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书上讲,蚯蚓是通过皮肤呼吸的,它表面的黏液对它的呼吸很重要,它在干燥的地面上会窒息而死的,我们做了实验确实如此。

  生:我来谈第5个问题。我们在采集蚯蚓的时候发现,蚯蚓体表的颜色和周围土壤的颜色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呀?是不是因为一般较小动物都有保护色呢?或许是因为它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我们在研究第4个问题时发现,蚯蚓的皮肤下面密布着许多细小的血管,血液的颜色透过皮肤显示出来,使它的皮肤呈紫红色。原来如此!

  生:我们组好几个同学见过大雨过后地面上有时有许多蚯蚓,它们为什么要跑出来呢?我们分析的结果是,大雨不影响它的食物,也不影响它的运动,可能是水太多,它不能呼吸了,才跑出来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把蚯蚓放入花盆中,然后浇过量的水,过了一会儿,蚯蚓果然出来了。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做这个实验加以验证。

  生:关于第9个问题,我们想蚯蚓可能是冬眠的,因为现在不是冬天,没办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开始我们小组想放弃这个问题,后来,有一个同学提议用冰箱给蚯蚓制造一个冬天,经过多次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蚯蚓确实有冬眠的特点,但在真正的冬天,它是否冬眠呢?我们准备到冬天继续研究。

  师:想法非常好。

  生:我来汇报我们小组对第10个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蚯蚓不能看见东西,或许它是靠闻味发现食物的吧,可是我们给它不同气味的东西,发现没什么区别。蚯蚓也没有触角,不知它是怎么发现食物的,但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了另一个发现:蚯蚓怕光。晚上它出来活动时用光一照或一开灯它就钻入地下,白天一掀盒盖儿,它也马上就往土中钻,不知它为什么怕光呢?

  生:书上讲,将一条蚯蚓切成两段,可以变成两条蚯蚓,可是,我们切了之后,前半段活了,后半段却死了,不知为什么?

  师:哪个小组还有问题?

  生:关于蚯蚓的运动,我们用放大镜发现,它又细又小,根本不可能用它蹬地使身体前进。所以,它的运动肯定靠肌肉,但我们解剖了几条蚯蚓,还没有找到答案。

  生:书上说,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但我们不清楚怎么一回事。

  师:好吧,老师来讲这两个问题。

(教师用课件、图片讲了蚯蚓的运动:纵肌收缩,身体变粗短,环肌收缩身体变细长。教师讲完,学生观察。)

  (教师用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介绍了蚯蚓繁殖后代的过程,顺便讲了环带为什么在蚯蚓的前端。)

  师:蚯蚓是人类的帮手,达尔文讲,如果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以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而且还将继续耕耘下去。另外,蚯蚓还可以做药材,它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它还可以做饲料。现在人们又发现,蚯蚓在环保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某国一个大企业养了10亿条蚯蚓,每天处理造纸废水50吨,排粪便2.5吨。

  师:关于这些新问题,请同学们下去继续研究,每组写一篇关于蚯蚓的研究报告。

  生:这些蚯蚓怎么处理?

  师:你们说呢?

  生:养起来,继续进行研究,挺有意思的。

  生:放归自然。

  生:用来钓鱼。

  师:按你们的想法去做吧!

点评

  执教者同时还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并和学生共同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reaishengming/35023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